為牧者禱告 顧惜身體為主打拼
牧者生病的消息不時傳來,弟兄姊妹頻頻問道,要如何為牧者禱告,要如何預防牧者們生病?
身體的保養是自己的責任
除夕夜才因腸胃型流感發燒近四十度而住院的汐止靈糧堂主任牧師楊金章,日前又因膽結石引起膽囊發炎再度住院,並進行膽囊切除手術。楊牧師於受訪時很感慨地表示,生病是一種警訊,進入中年要隨時留意自己的身體,因那將會決定人生下半場的生活品質。
大年初四(二月六日)主日,楊金章牧師仍上台講道,完全看不出他前一天才剛退燒出院;沒想到才過幾天,又因腹部痛到全身冒冷汗,而不得不再度入院,經醫生反覆檢查,決定使用腹腔鏡將膽結石取出,然手術進行時,卻發現膽囊已近潰爛,只好全部切除。術後他在臉書上幽默地寫道:「失膽卻不喪膽」,教會弟兄姊妹紛紛留言為他打氣。
二月幾乎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在醫院度過的楊牧師表示,躺在病床上才知道健康的重要。他說,身體的保養是自己的責任,無法責怪任何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身體的狀況。
至於牧人應如何保養顧惜自己的身子,楊牧師說,第一就是正常飲食。他反省過去這一、兩年來,很少按三餐正常進食,不但很少吃早餐,也常錯過晚餐時間,往往拖到睡覺前才吃飯;再來就是不要吃得太油膩,因他與師母皆忙於事奉,沒時間開伙,只能外食,再加上缺乏運動,很快就成為三高族。
牧者要如何兼顧事奉及身體健康時,楊牧師語重心長地說,以前還年輕,總覺得還有時間,進入中年後,才發現需「刻意」留意自己的身子。靈魂體是一體的,身體狀況好,睡眠品質也會好;身體狀況若差,睡得再久也覺得疲倦,所以,並不是捨掉什麼、才能得著什麼,而是要進入好的循環。他說:「我們每天都在決定要進入好的或是不好的循環,這需要『刻意』注意。「節制」不單指『不吃不該吃的』;『該吃就要吃』,這也是一種『節制』」。
更年期蒙恩 體態愈輕盈工作有效率
台北榮耀堂朱張潔蘭牧師(朱師母)談到近一年來,受更年期所苦,不料,回想起來都有神極大的恩典。
去年三月,朱師母開始經歷更年期種種症狀,起初只覺得體內常發熱,後來每兩、三小時就一陣大汗,有時甚至感到虛脫,朱台深牧師見狀,只能為妻禱告,沒想到禱告完畢連自己的手都濕了。師母說,這種情形影響睡眠,由於睡眠不好,食慾欠佳,使作息連帶受很大的影響,朱師母感慨地說,自從那時直到如今,已經再也沒有一覺到天亮了,這才體會過去能夠安然入眠是何等大的福氣。
當師母為這困擾她的症狀提出代禱後,許多愛主的弟兄姊妹立刻送來好幾盒大豆異黃酮,除了顯示出肢體的愛之外,顯然這是每個婦女必經的過程。醫師對朱師母說,除了憂鬱症,她幾乎所有更年期的症狀都齊了,從三月直到年底,這些惱人的症狀才開始緩和許多。
這些是身體上的反應,而在心理上又如何呢?朱師母每天早晨都要作抉擇,決定自己要不要受身體狀況的影響。她自問,身為一個牧者,希望自己跟隨何種牧人?她知道什麼樣的牧人帶出什麼樣的羊,因此她作了一個禱告,求主幫助,不論是何疾病,都不受其影響。
更年期症狀出現以後,朱師母晚上睡不著,白天想睡覺,日夜顛倒的日子使作息混亂,於是朱師母開始注意自己的精神狀況,累了就睡,醒著就做工,精神不好時,接了電話,還要坦白告訴對方以免誤事。持續近一年的折騰,朱師母發現自己的工作反而更有效率,甚至堅持前年的感動,到神學院去進修研究所的課程,學習諮商,一星期三天的課,憑毅力撐過來,師母笑著說,生病後的生活比未生病前更忙,但接納自己的各種狀況,一步一步完成該做的事。直到去年十一月量體重時,才發現瘦了十多公斤。朱師母說,相信神允許這事發生,是因她性格上的缺乏,因此開啟這一項操練,想躲也躲不掉。沒想到生這個病,竟然得到體重減輕、工作更有效率的恩典,並了解身體何等重要!
遺失體檢表 查出惡性癌
Living Springs Church的Dave Brown牧師談到他罹患黑色素瘤的經過。他說,當他廿五歲剛結婚時,妻子與他一同從奧克拉荷馬州轉學到加州去,加州學校要求體檢紀錄先寄過去,但到加州才發現體檢表竟然沒有寄過去,所以必須再作一次體檢。當Dave牧師再次去體檢時,醫師發現他背部有一個瘤,於是切除並作切片檢查,結果發現是惡性黑色素瘤,是早期皮膚癌的前兆,是一種極具殺傷力的癌症,但早期治療的話,預後不錯。醫生發現這癌症後,又取了二吋皮膚進一步檢查後發現沒有問題。
Dave說,最奇妙的是,其實奧克拉荷馬州的學校確實將牧師的體檢表寄過去了,但卻誤放在一位與Dave同名同姓的人資料中,因此才混淆了,學校因此沒有收到。牧師之妻轉學前,在學校的健康中心工作,發生錯誤當天,師母正好不在,如果那天她沒有請假,這個放錯檔案的事不會發生,那麼,Dave說,「今天我就不會在這裡了!」因為醫生說,如果他不是那麼早發現這個惡性瘤,大概二個月內就一命嗚呼了!
Dave牧師強調,神知道那時健康檢查表必須要走失一下,「可見我們的生死都在神的手中!」
迫切為牧人禱告
規律的運動與良好的飲食習慣
獲選為商業周刊2009百大良醫的國泰醫院感染科主任陳立群醫師針對牧者生病提出對策,他表示,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平時的身心靈保養,要注意規律的運動習慣和良好的飲食習慣。所謂規律的運動習慣,就是指衛生署推動的「有效運動的333法則」,第1個3是指每週運動至少3次,第2個3是指每次運動至少達30分鐘,第3個3則是運動後的心跳必須到達每分鐘130下。而計算運動心跳,第一步是計算出自己的最大心跳值,就是以220減去年齡,其次是計算出理想運動心跳值,亦即最大心跳值×0.7,第三步要算出理想運動心跳範圍,是以最大心跳×0.6≦理想運動心跳範圍≦最大心跳×0.8。
自己也是教會長老的陳立群長老說,所謂的良好的飲食習慣,要做到低鹽低糖和少油。此外,四十五歲以上民眾,三年一次免費健康檢查,六十五歲以上民眾每年免費健康檢查一次,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
陳長老表示,雖然這些原則都很實際可行,但人往往有自己的軟弱,立志為善由得我,行出來卻由不得我,尤其身為神僕的牧人,往往照顧羊群都來不及了,很少注意自身的健康,弟兄姊妹要常常為牧人們禱告,因為牧者的健康就是羊群的幸福。
【摘自國度復興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