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以下這則新聞寄給朋友
多管齊下迎復興
多管齊下迎復興
 

近來台灣教會界有一些可喜的現象,令人鼓舞。第一是,2009年基督徒比例已達5.08(若含安息日會、真耶穌教會及天主教的泛基督徒比例是6.44),這對關心台灣教會發展的人來說,真是令人雀躍的好消息,有人因此認為這是復興的浪潮,呼籲要「乘勝追擊」,加倍傳福音。

  第二是農曆七月,有些教會發揮創意,以「福音歌仔戲」取代中元普渡,強調教會要拿回文化詮釋權,有些教會以「福音解籤」、「福音護身符」來包裝福音,建議運用智慧、發揮創意使福音與民俗有對話空間,引領國人信主。

  第三是屬靈高峰會的舉辦帶來迴響,近幾年「領導學」在台灣教會界受到重視,牧者需要學習領導,才能帶領教會走向健康、迎向增長!

 

從宏觀角度再思教會復興

  卅年前,台灣教會界就開始有人為「復興」禱告。卅年來,靈恩運動在苗栗禱告山設立以後,就如火如荼地發展,不少教會內看到聖靈大能的工作,聖靈超自然的恩賜大大地被強調與運用,而且不少推動靈恩的教會也有明顯或快速的增長,或許有人會以此現象來定義「復興」,而說台灣教會已經開始在復興。

  不過,若我們對「復興」的定義,不是侷限在部分教會的復甦現象,而是從宏觀的角度來檢視,當「復興」臨到時,台灣的基督徒普遍地充滿生命力,促使得救的人數不斷激增,整個台灣教會也因此得著大幅度的增長,並對社會的各領域產生明顯的影響力。

  若由這標準來看,台灣教會雖然近年來有令人雀躍的成長,也有43間千人教會的建立,可是,至今仍有94的百姓在救恩門外,顯然離「復興」仍還有一段非常大的距離!

  復興的主權在上帝,何時復興臨到?復興怎樣臨到?都在上帝的手中。但是,我們不能呆坐等復興,也不能只是閒聊談復興!復興是上帝的工作,尋求復興是教會應盡的責任。教會應為復興有所預備,教會應為復興舖路。

 

合一禱告培育人才

  在此建議教會要多管齊下,迎接復興,底下是不可少的三件事:

一、加強禱告、合一連結:

  禱告是其中最具關鍵性的事,渴求復興的禱告,常帶來神奇妙的作為,近年來較有增長的教會都是看重禱告的教會。只是火熱的禱告運動不應只是「某些教會」的事,而應成為全台合一的屬靈運動,為社會各層面、各領域的轉化,為教會的增長與茁壯,各教會能揚棄成見、合一連結、同心禱告。

二、人才培育、強化領導:

您的姓名
您的Email
朋友姓名
朋友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