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3台北新榮耀堂《清明尊神敬祖》主日信息 朱台深牧師
【接棒接得好、交棒交得順】
信息開始,讓我們首先對幾天前發生的事件,有一個小小地回顧與省思,這兩個星期原是我們家庭團聚的快樂時光,女兒、女婿及孫子遠從美國返台相聚,對我和師母而言,實在是無比地快樂與幸福,但是在內心深處,卻又是隱隱作痛。
耳聞一位四歲小女孩遭隨機殺害且身首異處,媽媽在現場目睹慘況且無力救援。這消息實在令人難受,根本不忍心再追蹤後續新聞報導,直到Facebook上看見有人分享這位媽媽的PO文,仔細一看,感覺甚被提醒。
目睹悲劇發生之時,她說:「當下…,我知已挽回不了…,我知道她解脫了,我說:『寶貝結束了…。』當下,不知為何哭不出來,直到做完筆錄。我真好想她,直到踏進四個小孩一起睡的房間,突然就崩潰了,姐姐終於放聲泣,我們聊了好久,
整晚,腦海終只是『如夢一場』,多麼希望明天醒來,發現這只是一場夢,小燈泡就會跑來撒嬌。認識我的人都應瞭解我,我凡事盡心盡力,問心無愧,理性樂觀、我堅強,我奮力獨自拉住犯罪者,我真很盡力。走都走了,我真希望能喚回什麼,喚回一些愛…讓她值得。
請幫助我,好好抱抱你身邊最愛的人。很用力的,緊緊的,深深的,抱抱他們,告訴他們:『我愛你』。今早…騎車載她出門,回家,她拿水果坐大窗邊臥榻,看著窗外。我問她:『你幹嘛?』小燈泡說:『我在吃水果看風景呀!這裡風景好美,這世界好漂亮。上帝硬在懷第三胎時,把小海豹也擠進來,讓我有個跟小燈泡這麼像的小海豹,是要讓日後小海豹能代替小燈泡陪伴我。」
相較而言,我們的人生也都會(曾)面臨無法挽回之事,這多麼地提醒我們要珍惜現在、珍惜所擁有的。過去個人生命成長過程中,有著許多缺乏,多是暴力跟棄絕,心裡總是渴慕家人之間的親密、靠近。但感謝神,一樣、一樣地賜予;一樣、一樣地修復,這次祖孫子相處兩週,那種親密、幸福,是何等地美好!但若被迫面臨無法挽回時刻,我想每個人都會相當地難受,這位媽媽連「哭都哭不出來!」
面對人生重大創傷,她多麼盼望夢醒過後,小孩子又跑來撒嬌、磨蹭…。我們不也是有如此感慨:「多麼希望不堪往事,只是惡夢一場,只盼夢醒後,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但事情終究是發生了,當然,誰都無法幫她做決定,非親非故的我們也都無法幫助她面對這個殘酷事實。人何其有限,而每個人也都要自己從艱困當中,慢慢地走出來。
劉姓母親寫下對自己的評論:「我凡事盡心盡力,理性、樂觀、堅強。」這是她日常性格,當事情臨到,沉澱過、再好好地面對之後,「自我認識的我」可能不是「真正的我」,所以這位媽媽,最近暫時關閉Facebook,自承並非自己所想像中的「我」。
想想,我們不也如此,透過苦難、挫敗,才能更正確地看清楚自己面貌。多少具體想法常常只是個概念而已,「我是誰?」「我應該是甚麼樣?」沒有神的真理作為穩定核心,我們只能在外面繞圈子阿。
劉媽媽說:「走都走了,我真希望能喚回什麼,喚回些愛…讓她值得。請幫助我,好好抱抱你身邊最愛的人。很用力的,緊緊的、深深的、抱抱他們,告訴他們:『我愛你!』」做媽媽所求不過是平凡人親情而已,她的話正是信仰教導,讓我們彼此相愛,擁抱、珍惜身邊家人。
華人長輩習慣「愛在心裡口難開。」也許我們這一代正需要好好調整,要告訴身邊人:「我愛你!」昨晚睡前師母跟我說:「台深,我很愛你!」哇!那個晚上我幾乎失眠了。最近兩歲多孫子回台,我發現他會在我身上磨蹭,摸臉、捏耳朵、玩我的頭髮,又認真地說:「我那麼,那麼的愛阿公!」「我那麼,那麼的喜歡阿公!」「我那麼,那麼的想阿公!」
我問我女兒、女婿,這些是從哪裡學來的?他們說:「我們沒有教他耶!也不知道他從哪裡學來的?」可你就是心裡開心、滿足。弟兄姊妹,你有沒有聽過心花朵朵開,我「認真地」打開自己的心房瞧瞧,真有一朵花在裡面開著呢!
文中又記載:「今早…騎車載她出門,回家後,她拿著水果,坐在大窗旁邊臥榻上看著窗外。我問她:『你幹嘛?』小燈泡說:『我在吃水果,看風景呀!這裡的風景好美,這世界好漂亮。」小朋友的純真,再一次提醒我們,我們的眼睛到底都在看什麼呢?如果眼見盡都不滿,講話、談吐也會不滿;
如果眼見盡是攻擊論斷,我們也會成為一個攻擊論斷之人;如果眼見都是埋怨,我們也會成為埋怨之人,求神幫助我們,從心裡面看到不一樣視野,屬神之人要能看到愛、看見關係、看到彼此需要、看見神與我們同在、看見有神的美好世界,因為有神、有你、有我,每一天都值得珍惜。
劉姓母親也說:「上帝硬是在我懷第三胎的時候,把小海豹也擠進來,讓我有個跟小燈泡這麼像的小海豹,是要讓日後小海豹能代替小燈泡陪伴我。」我發現,人再理性、堅強、再勇敢、智慧,都必須尋找人生定義,受傷的媽媽必須在這個無法挽救事故中,去尋找一個答案(或理由),
很可惜人說的,不一定是正確答案(或是在人那裡根本就沒有答案),傷心母親一定知道,小燈泡無法被取代,小海豹也絕非姐姐的備品。人類若有心尋找人生答案,就必須找到神怎麼說?神怎麼想?事件本身究竟帶出甚麼意義?該怎麼去實踐?
小燈泡之死,使得全國百姓都受了傷,也引發了很大議論,大家都急著在氣憤及傷痛中尋找情緒出口,甚至給受害者家屬帶來更大壓力。讓我們從幾個社會關心及討論的議題,來檢視這樁不幸事件:
1.家庭安全及完整。家庭嚴重影響著人們一生發展,但它需要家庭自身及安全的社會結構才足以維繫。曾經走過人生大慟,如果以世上任何一樣成功來換取家庭美滿,我找不出哪一樣值得交換?親情、家人,全都是非賣(換)品,從亞當、亞伯拉罕,直到今天,家庭幸福一直是最大祝福。
2.死刑存廢爭議。雖然民眾很激烈地討論死刑存廢,但是大家意見不一、且各有堅持,無論最終社會共識如何,都會隨著社會氛圍而波動,因此死刑存廢需要以真理為根基,也需要在智慧裡面辯證、討論,而智慧開端在於信靠神。
3.家庭與學校教育功能。社會出現問題,家庭希望學校對孩子教育負責;學校則希望家庭對孩子教育多負點責任,教育僅能提供最大公約數,滿足最大部分人期待,偏差、扭曲的孩子,實在很難靠教育解決,那是人心改變~把不好心思改成好的,惡劣變為良善的、不義變成義的,犯罪變成不犯罪的,真正問題是心的改變,不是正確父母,不在神裡面正確教導,如何去改變人心呢?
4.病患、毒癮者處置。嫌犯由於病、癮因素,無自我控制能力,且又隨機犯罪,當然使手無寸鐵保護自己的善良百姓心生畏懼。有人提到對疾病、成癮者應採取強烈處置,可是對於防不勝防的傷害實在困難處理,即便是在教堂,都會有人拿槍進來射擊,更何況走出教堂之後。病、癮者沒有從靈裡面改變,任何處置都是治標不治本,不向著神、從靈裡更新,改得外面也改不得裡面。
5.社會與群眾反應。事件發生後,有人憤怒當場追打、也有獄卒出手毆打嫌犯;有人則寄以同情,在街道上放滿了許多追思紀念物品;有人則想藉以發起社會運動。無論是憤怒、難過、同情,這都是情緒管理的問題,正確地情緒管理,才能有正確地抒發、正確地評論。
6.饒恕與被饒恕。這似乎是過早被討論的問題,但仍然被人提出。盼望殺人者被饒恕、希望受害者饒恕,這些要求都屬高標準、高難度。若是設身處地去想,受害者是我的妻子、孩子或孫子,我尚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還有牧師的高度啊!我們所需是同理心,體會一下當事人立場、心情,若是認識劉姓父母,伸出援手與他們同行,給予長期關心,幫助,才是眼前最適切需要。
7.受害者的創傷與復健。不管眾人意見如何,相信當事人受到嚴重創傷,我們都看見劉媽媽理性一面,但任何一位媽媽懷胎十月才生出的骨肉,橫遭殺害,人的理性能支撐多久呢?當事件告一段落,真實醫治、長期復建才要開始呢!
日光之下並無新事,事實上,問題一直都存在那裡,我們可以用不同面相來觀察,但我們都需要從真理來看,而非從道理,要看看神怎麼說,聖經怎麼說。如果神帶領我們從事相關職務或在政府單位任職,參與制訂死刑、醫療、內政……等政策,或者神帶領我們成為教育學者,如何提供所學,這些都不是說說道理,而是要在真理基礎上建造。
我們很輕易地發現,社會或能朝改善「家庭安全及完整」、討論「死刑存廢」、加強「家庭與學校教育功能」、較有效處置「病患、毒癮者」、安撫「社會與群眾反應」、期待「饒恕與被饒恕」、給予「受害者創傷與復健」……,可以解決「事情」,但都不能真正改變「人」,社會不能給我們屬神的智慧與真理、不能給我們帶來心的改變、靈的更新;
社會也許教導情緒管理,但不能在性格上給予改變;社會也許可以同理一時,但同行的異象與熱情是神的託付,而醫治與重建,更是教會的事奉。親愛的弟兄姊妹,這個世界所要、所想與我們不太一樣,我們必須在真理上建造而非道理。真正愛的實踐、人心改變、靈裡更新、人的醫治、重建……,在在都是神的工作,而神願意我們與祂同工,上述社會所關心、討論的種種問題,看起來,都是基督徒、教會的責任啊!
今日同樣也是教會的「清明尊神敬祖」主日,讓我們再一次紀念先人、親友,也再一次思想屬神原則的教導。
壹 清明是:尋根敬祖、慎終追遠
聖經對於祖先紀念,從未任何輕忽,且要後代子孫世世代代流傳。自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之後,從耶穌家譜中,很容易看出來聖經原則。尋根敬祖、慎終追遠,這也神教導基督徒應當具有的品格。
聖經總是說「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我們都得知道人類從何而來?祖先都是神的受造者,原為神所疼惜,而基督徒從祖先傳承美好德行,值得我們記憶並傳承下去。你若說:「如果我們上一代不認識神,少掉救恩那一部分要怎麼辦?」我們不能替神決定甚麼,但我們當說:「咒詛從我這一代結束、祝福從我這一代開始!」
生命之美在於代代相傳,每當清明,總是提醒我們,我將留給下一代甚麼東西呢?在我們人生當中,如果我並沒有獲得太多人們所謂的「價格」(也許是金錢、地位、財富……),我們就更應當留給下一代更美的「價值」(就如信仰、生命、價值觀……),讓我們的孩子可以站在我們的肩膀上,而不是趴在地上,要讓孩子接棒接得好,我們交棒交得順。
此外,我們也當知道,我們是怎麼來的?我們是按照神的形象被創造。認真想一想,家庭再蒙福也只有三、四代,如果晚婚,能看到三代就已經很不錯了,但我們尊敬神就會世世代代,因為我們的神是昔在、今在、永在之神。
如果懂得尊敬神,所留下來會是最好產業,讓兒孫知道永遠以神為標準,孩子才會懂得謙卑,懂得尋根敬祖、慎終追遠,孩子及其後代會知道,整個家族存在、延續都是神的恩典,不單掃墓、紀念祖先,而是從神紀念到人,求上帝幫助我們做一個尋根敬祖、慎終追遠之人。
貳 清明是:知恩報本、飲水思源
知恩報本;飲水思源,完全是符合聖經原則,因為孝順本來就是神的誡命,「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參以弗所書六章2節)從前聽人說:「信基督教,死了沒人哭(台語)」,再從外面表現評論基督徒不孝順,這都是謊言。信主之人,隨著靈命成熟,孝順父母只有與日俱增而已,這種錯誤污蔑根本不是真理。
基督徒孝順不是因為父母要我們孝順而已,我們孝順是因為神這樣教導,我們就一直學習成長,連父母沒有教的都要學習。
很早就聽人說過:「五百年前,都是一家人。」這句話也意味著對別人、對自己的尊重,別用難聽話罵人(特別是問候別人父母)。如果回溯九百年前,你可知我們有多少共同祖先嗎?答案是:「十億七千三百七十四萬一千八百二十四人」。
這真是特別!原來老祖先的智慧說:「五百年前,都是一家人。」一點也不誇張,如果是回到神創世之時,一本造出萬有,我們共同祖先是亞當夏娃,一點都不稀奇了。既然是一家人,就讓我們學習尊重長輩、尊重神,知恩報恩,飲水思源,當我們有這樣的思維,看事、待人,都會不一樣了。
參 清明是:交棒接棒、傳承人生
「奉神旨意,照著在基督耶穌裡生命的應許,作基督耶穌使徒的保羅,寫信給我親愛的兒子提摩太。願恩惠、憐憫、平安從父神和我們主基督耶穌歸與你!我感謝神,就是我接續祖先用清潔的良心所事奉的神。祈禱的時候,不住的想念你!記念你的眼淚,晝夜切切的想要見你,好叫我滿心快樂。
想到你心裡無偽之信,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尼基心裡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裡。為此我提醒你,使你將神藉我按手所給你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因為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你不要以給我們的主作見證為恥,也不要以我這為主被囚的為恥;總要按神的能力,與我為福音同受苦難。」(提摩太後書一章1-8節)
本段經文講到兩位屬靈父子關係,一是保羅、一是提摩太。保羅在不認識耶穌基督之前,比本國許多同時代者更有長進,熱衷於祖宗遺傳(參加拉太書一章14節);
他是宗教議會議員,更是一位嚴守律法,無可指摘的法利賽人,為要維護律法制度純正,他熱心地逼迫基督徒,當時跟隨耶穌基督之人,皆被認為是離經叛道者。但他仍是一位接續祖先熱心,用清潔良心事奉神之人。
提摩太是保羅的屬靈之子,他被訓練成為一個很好門徒。提摩太的信仰是哪裡而來呢?從外祖母羅以和母親友尼基而來,換句話說,外祖母傳給母親,母親再傳給提摩太,這就是信仰的傳承,
因此保羅得以在這個信仰根基下,繼續造就、鼓勵提摩太,不要以為主作見證為恥,也不要因保羅為主被囚而恥,要按神的能力,為福音同受苦難。他對提摩太講得很清楚,人生要怎樣過。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都擁有人生,我們也都在經營下一代,期待下一代更好,但要怎麼做呢?經文內容提供了答案:
肆 以清潔良心接棒;以忠心事奉交棒
「我感謝神,就是我接續祖先用清潔的良心所事奉的神。祈禱的時候,不住的想念你!」(提摩太後書一章3節)
保羅感謝神,因為事奉神不是保羅天生就能,那是神的恩典。他感謝上帝、也感謝祖先傳承美好品德,讓保羅可以用清潔良心來事奉神。從祖先那裡來的清潔良心,是恢復神創造我們的樣式,而我們也要像保羅所說的回應神,來事奉神,用基督的大使命成為我們人生命定: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神給我們每一個人恩賜不同,但是我們命定都相同~應當回應基督的大使命。無論在任何崗位、恩賜,每一位基督徒都在訓練門徒,為主使用,讓更多人成為神的兒女、成為基督徒,在世界上站立,成為主的見證人。
保羅不怕被打、被殺、被關入監獄,因為他承接祖先清潔良心,忠心到底地服事神。不要害怕鼓勵你的孩子服事上帝,當兒女學會面對神時,他人生其他部分也都會跟著蒙福。
小時候,女兒比我還忙,週一到週五忙學業、週六和週日忙事奉,她的學習與生命成長一齊增長(奇怪的是,仍然還是擠得出時間交男朋友ㄟ?)直到她赴美求學,離開我們身邊時,從未叫我們擔心,
她總是愛主、服事神,八年從未間斷過家庭祭壇(透過視訊交通、分享、禱告)從「女兒」一人到「女兒、女婿」一對;再到「女兒、女婿、孫子」一家,更陪著爸爸從軟弱、失敗中重新站立起來,女兒承繼爸媽的忠心事奉、女婿承繼他父母的事奉態度,無論距離多遠、無論還要同行多久,只要在神的手中,就會有美好未來啊!
伍 以無偽信心接棒;以傳揚福音交棒
「想到你心裡無偽之信,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尼基心裡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裡。」(提摩太後書一章5節)
「你不要以給我們的主作見證為恥,也不要以我這為主被囚的為恥;總要按神的能力,與我為福音同受苦難。」(提摩太後書一章8節)
保羅確定提摩太從上兩代長輩承接信心的棒子,再要他傳承交棒,按著神的恩典,為傳揚福音而同受苦難。讓我們彼此鼓勵,無論屬肉身或屬靈下一代,都要承接信心、傳承福音。當記得,若不鼓勵孩子向神,他的注意力自然也會被世界、魔鬼所吸引,
當他學會跟隨神、服事神、牧養羊群時,他的思維、性格、人生都會不再一樣,因為次序弄對了,整個人生都對了。我們以無偽信心來接棒,再用傳揚福音交棒,自己如此,訓練下一代也是如此,接棒接得好、而後交棒交得順,讓咒詛在我們這一代停止,祝福從我們這一代開始,無論交棒或接棒,都要成為神手中榮耀的作品。
法國家文學家Alexandre Dumas大仲馬,曾在46歲寫了《基督山恩仇記》,在電視上看過這部改編電影,他在西方世界算是知名文學家。他有一位難以承認的私生子Alexandre Dumas fils小仲馬(爸爸女朋友太多,因而不為家族接納),原本該在輿論壓力下而埋沒度日,沒想到這孩子挺特別的,竟也是一位文學天才,23歲就寫成了《茶花女》,以致於他的聲望超過他父親大仲馬。
有一日,小仲馬對其父說道:「爸爸,我寫的《茶花女》賣得很好,就像你當年的作品《基督山恩仇記》一樣暢銷。」大仲馬聽後百感交集,因他曾為現實因素不想承認有這個兒子,但兒子顯然又有所成就(23歲即勝過我46歲),雖因文學同行而「相忌」,卻也從心裡生出為父的驕傲,
他對兒子小仲馬說:「孩子,其實你才是我最好的作品。」祝福我們都有為父、為母的心腸,不怕孩子比我們有成就、比我們強,因為他就是我們最好的作品。更要成為孩子的墊腳石,不要成為他們的絆腳石,讓孩子可以站在我們肩膀上,看得更深、看得更遠。我們可能給的不多(不一定多就是好事),但是我們可以給他愛神、敬畏神的心,使他可以從神那裡得著更美產業。求神幫助我們以清潔良心接棒、以忠心事奉交棒;以無偽信心接棒、以傳揚福音交棒,讓我們一起來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