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6台北新榮耀堂主日信息 朱台深牧師
【做得對,還要說得好】
「行事」、「說話」永遠是大學問,怎麼學都學不完。試想,一個人「做的對」、也「說得好」,你覺得結果會不會好呢?「不一定(會眾答)。」哇!看起來,大家都有著類似人生經歷,回答得很乾脆、也很保留喔!
以下讓我們來回顧幾位聖經人物。先說約伯:他「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是個標準義人典範。他「做的對」、也「說得好」,但過程似乎不好,失去所有兒女、財產、身份、地位、健康……,所幸結果甚好,神給予加倍祝福。
再說耶穌:曾犧牲自己生命,成就了千古救恩;祂說的話流傳數千年,成為顛撲不破的真理。耶穌「做的對」、「說得好」,結果呢?被送上羞辱罪犯的十字架,過程很不好,但結果卻是死裡復活,引領我們勝過死亡、黑暗及撒旦權勢。
記得以利亞嗎:先知曾獨力對戰四百巴力先知,他「做的對」、也「說得好」,但是好景不常,很快敗得一塌糊塗,先是力竭求死,而後藏躲山洞,過程一點都不好受,但當神在崩山、碎石、狂風後顯現,以微小聲音說話,呼召先知重返榮耀。
記得司提反嗎:他的時代,在教會中擔任執事,有極強行政能力。當他被聖靈充滿,口出智慧話語,敵對者都被他駁倒,沒想到反遭石頭打死,司提反「做的對」、「說得好」,看起來似乎結局不好,但他是少數看見榮耀天開的事奉者。
幼年約瑟,單純、聽從父親教導,回報兄長狀況,好像「做的對」;清楚宣告群兄與父母下拜,也「說得好」,但卻遭忌而歷經了千辛萬苦,經過多年挫折與熬練,最終成為帝國宰相,過程不好,但結果很好。尊貴摩西,貴為埃及王子,卻為受難族人仗義行俠~他「做的對」;他質問同族兄弟何以相爭互欺~他「說得好」,卻使他往後四十年淪落曠野,過得不算好,但最終還是成為民族復興領袖,將以色列人帶出埃及為奴之地。
職場典範尼希米,不耽溺於帝國榮華,為故鄉破敗爭取回返故里,重建城牆~他「做的對」;他善於回覆君王、仇敵、貴冑、百姓……等~他「說得好」,但過程不好受,感謝神!他在強敵環伺下重建了城牆,成就了美好見證。
從政元老但以理,始終位居高位、不衰於仕途~他「做的對」;為君王留諍言、按神意解夢~他「說得好」,但仍得為信仰不食王膳、與猛獅同居洞穴,最終歷經四朝、五君王,留下了佳美見證。外族女子路得,失去丈夫仍不返回父家,堅持照顧孤苦無依的婆婆~她「做的對」;
對於婆婆好意相勸歸鄉,她做出驚人表達:「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哪裡去,我也往那裡去;你在哪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她「說得好」,然而,過程也是辛苦、羞辱,並非一帆風順,但結果何等美好。
你說,「做得對」、「說得好」,結果好不好呢?當屬神的兒女選擇「做的對」、也「說得好」時,在神的原則裡、在眾聖徒留下的典範中,都看見了美好結果。聖經以弗所書四章29節記載:「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說話非常重要,不單在教會,也在家庭、職場、學校……裡面,更在友情、親情、愛情……之中,是基督徒待人處世原則:「污穢話不說,只說造就人的好話。」
「隨事」的意思是:「按著需要」(CSB版本);這句話可以這樣翻譯:「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按著需要〞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原來講話有一個需要注意的重點,就是必須「按著需要」來說話,不是隨便說、也不是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由於個人生來身材「魁偉」,從未見過男生長得像我這般「袖珍」,因此難免遭受霸凌,生出不少挫折感。直到有人跟我說:「矮不矮不是在你的外表,而是在你的心裡。」我心想,也對,外表已經夠矮了,裡面再矮,人生那裡還有明天呢?如果裡面高大,你就是個巨人了!
多年前曾與孫越——孫叔叔同工,他總愛說我是個「小巨人」,這真是造就人的好話阿。不同的話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聖經教導我們:要按照「人的需要」來說話,並非叫我們說話奉承,而是話說得「造就人」,叫人「得益處」,如果用這樣標準來檢視我們所說的話,我們做到了多少呢?親愛的弟兄姊妹,保羅是這樣說的阿:「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羅馬書十二章17節)
「隨事」也被翻為:「適當地」(CNV版本),因此這句話又可譯為:「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適當地〞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什麼才是適當呢?那得因人、因事、因時……而做合宜的表達。
沒有自信者鼓勵他跳躍、成癮者叫他立刻戒毒、失敗者要他向前不懼怕、失落者跟他說「愛拼才會贏」……,話都沒錯,只是時機並不適當,尚未醫治、修復,就出去打拼,只怕是傷得更重而已!在「非常時候」,「適當地」說話,那是何等地重要呢!
「造就」,在希臘文中有兩個意思:一是「建築物被建造起來」;另一則是「有建設性的」,它的原意在提醒我們:「講話要如建造建物一般、也要具有建設性。」造就並非把我的標準強加在別人身上,而是看到人性中最美好、願意努力向上的心,再「按著需要」、「適當地」,帶出「建造的」、「建設性的」對話。
對應約翰福音第八章,當時文士和法利賽人帶著這個行淫時被拿的婦人來,叫他站在當中,就對耶穌說:「夫子,這婦人正在行淫之時被捉拿。按摩西律法,應當把這婦人用石頭打死。你說該將她如何處置呢?」耶穌分三個部分回答:其一、「你們中間無罪之人可以拿石頭去擊打這婦人。」耶穌〝按著需要〞說了當說的話。而後,群眾就一個一個地離開了。
其二、耶穌抬起頭來對婦人說:「沒有人定你的罪,我也不定你的罪。」耶穌〝適當地〞說了好話,安慰、造就了這位婦人。其三、耶穌又對這婦人說:「從此你不要再犯罪了。」耶穌還〝適當地〞加碼,用建設性話語,鼓勵了犯罪婦女,使她得著益處。想想,耶穌是怎樣對話的?今天早上我們聚焦在「說話」方面,讓我們不只是對事、對人,還要「說好話」、「說對話」,成為自己與旁人的祝福。請讀以下經文:
「於是各人都回家去了;耶穌卻往橄欖山去,清早又回到殿裡。眾百姓都到他那裡去,他就坐下,教訓他們。文士和法利賽人帶著一個行淫時被拿的婦人來,叫他站在當中,就對耶穌說:夫子,這婦人是正行淫之時被拿的。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們把這樣的婦人用石頭打死。你說該把他怎麼樣呢?他們說這話,乃試探耶穌,要得著告他的把柄。
耶穌卻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他們還是不住的問他,耶穌就直起腰來,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他。於是又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他們聽見這話,就從老到少,一個一個的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穌一人,還有那婦人仍然站在當中。耶穌就直起腰來,對他說:婦人,那些人在那裡呢﹖沒有人定你的罪麼?他說:主阿,沒有。耶穌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罷,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約翰福音八章1-11節)
這位婦人是現行犯,已經飽受羞辱、痛苦了,又被帶到群眾中公審、處刑,情況實在非常不堪。而群眾中一般力氣有限,手拿一小塊石頭行刑,那得多少石頭、多少人,才能將人活活砸到死?這不只是律法、更是個酷刑,當下,大家都變成兇手、共犯了。
法利賽人和文士都活在律法主義下,故意用這個案來試探耶穌,看看耶穌有沒有服從舊約律法,耶穌一開始並沒有回答,只是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法利賽人和文士鍥而不捨,拿著雞毛當令箭,定意致人於死地,以執行神的公義。耶穌說話很有智慧,自認沒罪的可以取石頭來打死婦人!然而,每個人最終都默默地離開了,當人們誠實面對自己心靈之時,都得在神前做出決定。
壹、說得好是~像耶穌按著需要說好話
「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以弗所書四章29節)
「他們還是不住問,耶穌直起腰來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沒罪的,誰就可先拿石頭打他。」(約翰福音八章7節)
聖經清楚地教導我們:「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依CSB版本,「隨事」被譯為「按著需要」,整句話可以這樣說:「〝按著需要〞說造就人的好話。」而當群眾逼迫耶穌回應時,耶穌根本不予回答,祂從地上站起來對人們說道:「你們中間誰沒罪的,誰就可先拿石頭打她。」耶穌顯然不是按照人的劇本行事,祂「按著需要」說話,讓人們省視內在的問題,停格想想看:「到底誰才是無罪者?」
這個事件,很清楚地說明了,連執行法律者,本身就是罪人。「罪」不只是人們所定的「法律」,它還存在於我們裡面的「良心」跟「誠實」,是屬神的標準。用世界的話勉強稱為「道德」,因此道德標準更高,在法律之上。但基督徒的標準也不只是「道德」,而是「真理」,真理不會改變。當神的兒女懂得用真理來省視內在時,我們才能靠著聖靈在真理中得到自由,生命中的「健康、快樂、幸福、卓越」,才不會淪於口號。
耶穌並沒有用言語駁倒執行「律法」傳統的百姓,反倒提出問題讓人去思想,而當人們去面對問題、自我省察時,那些原本想取石頭執刑者,就一個、一個默默地離開了,耶穌沒有刺激群眾,不僅阻止「罪人」拿石頭打死「罪人」,更阻止了這些人第二次犯罪~「無知之罪」,祂喚起人們心裡良知,也同時解決了「罪」與「律法」的問題。耶穌顯然地不被群眾所轄制,沒有「協商」,也非解決群眾情緒,祂只是「按著需要」說好話。這位「按著需要」說好話的主,讓我們看見,不只是做對事、還要會說好話。讓我們學習耶穌,「按著需要」說好話,「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
有一天晚上聚會完回到家裡,正好看到國家地理頻道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播出一齣科學性實驗節目。製作單位邀請了三、四十位觀眾,圍聚在籃球場四周,並挑選一位不擅打球的素人女性,讓她站在罰球線上投籃。總共10個投球機會,結果只投中了一球,接著,製作單位再進行下一個實驗:
用手帕將素人眼睛遮起,站在同樣位置再投10球,不同的是,當她每投一球,旁觀者就出生鼓勵說:「哇,投得好棒、好準喔!妳真是神射手阿,只差一點點了!」每投一球,耳邊盡都是大家的喝采與鼓舞,沒想到結果竟是10投4中,整整增加了三球,而反覆用不同素人來做實驗,結果大部分比例都是如此。
節目單位並沒有結束實驗,他們找了選手級運動員來投球,在罰球線上10投9中,幾乎彈無虛發。當運動員蒙起雙眼投球時,旁觀眾人就不斷地報以噓聲:「投的真差阿!太糟糕了!怎麼會差那麼多呢?」籃球選手被遮住眼睛,耳邊聽到的盡是噓聲,投了10球只中5球,成功率幾乎下降了一半。
看完這個節目時,心中還有點兒震撼。是耶!我們平常都在講什麼話阿!都在做什麼事阿?我們說話是負面的多?還是正面的多;我們給別人帶來正面影響?還是負面影響?而我們都應當想想:人們大都因為「正面的好話」而被激勵阿!耶穌未用話語來審判世界,反倒用愛、用引導、用犧牲來鼓勵我們,這是世界無法教導我們之事,求神幫助我們,改變我們的習慣,事要做對、話也要說好,像耶穌一樣,「按著需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未完待續】
貳、說得好是~像耶穌說適當地安慰話
「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以弗所書四章29節)
「耶穌直起腰來,對他說:婦人,那些人在那裡呢?沒有人定你的罪麼?他說:主阿!沒有,耶穌說我也不定你的罪……。」(約翰福音八章10-11a節)
神的話語教導我們:「隨事說造就人好話。」根據CNV新譯本,此處的「隨事」被譯為「適當地」,因而以弗所書四章29節可以這樣翻譯:「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適當地〞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一如耶穌對婦人所說之言,那樣「適當地」安慰人心。
耶穌先是引導群眾脫離律法控告,沒讓民眾累積憤怒,以免打死罪人,成了無知共犯。但犯罪婦人仍然沒有平安,心中充滿了驚嚇、羞辱、恐懼……,耶穌同情她忐忑不安的心情與處境,不僅沒有審判罪婦,還直起腰來說:「婦人,那些人在哪裡呢?沒有人定你的罪麼?」婦人說:「主阿!沒有。」耶穌說:「我也不定你的罪。」耶穌不僅處理罪的問題,但祂更關心罪人,耶穌同理、又愛那些得罪神的人。
親愛的弟兄姊妹,世上沒有一個完全人,每個人都需要救贖、都需要恩典。對照今天社會,不管我們認識的親朋好友,有什麼樣性別取向,聖經早就有其見地,正如耶穌對罪自有祂的看法,因為這事關乎真理。
讓我們學習主的樣式,沒有拒絕罪人,反倒關心(關愛)罪人,當身邊之人有需要時,我們有從神來的愛與寬容,幫助人可以放心地走到神面前。耶穌不僅做得對、也說得好,祂「適當地」說安慰人的話,祂引導群眾,讓他們面對內在心靈良知,人們終究沒有做出逾越之事。
耶穌同情婦人處境與心境,說了「適當地」安慰話,並沒有因為她是罪人而規避。而說出如此「適當地」安慰話,不是話術、不是技巧,那是一種生命,與主連結、活出來的生命型態。沒有基督的生命、沒有聖靈幫助,連「說話」都是難事,需要常常在神面前儆醒,效法耶穌基督者才能夠真正體會。
也求聖靈引導我們,一邊與人談話,一邊與聖靈交通,讓我們的思維進入三度空間,漸漸操練、體會、成長、老練……,漸漸成熟。如此,我們不僅是做對事,還能說出好話,學像耶穌一樣能「適當地」說出安慰話。
有位忙碌人妻,一下班就趕快趕回家煮飯做菜,為要伺候老公、小孩。有天這位妻子趕回家,由於太過匆忙之故,晚餐預備得很挫折,對自己、對飯菜都不滿意。用餐時分,老婆就問老公說:「肉絲炒得好不好啊?」
老公回答:「馬馬虎虎啦!」老婆又問:「這條魚煎得怎麼樣啊?」老公回答:「唉啊,將就唄!」老婆又問:「這盤豆腐燒得好不好?」老公回答:「不就一般、一般嗎!」老婆這下生氣了,大聲說道:「你就不能說一個〝好〞字嗎?不是〝馬馬虎虎〞、就是〝將就唄〞、〝一般、一般〞,你就沒一個〝好〞嗎?」沒想到正在喝湯的老公大叫說:「〝好〞燙!」
請問,這位人妻太太要什麼呢?無非是一點兒鼓勵、一點兒稱讚;那麼,為夫要做甚麼呢?無非是「適當地」說安慰話而已,夫妻感情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建立的。推而廣之,父母、親子、兒女之間的感情也是如此,求神賜我們能力,可以「適時地」、「適當地」說出安慰話,這種話才具有造就別人的功能啊!
參、說得好是~像耶穌說建設性鼓勵話
「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以弗所書四章29節)
「耶穌說……去罷,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約翰福音八章11b節)
經文中「造就」一字,在希臘文中有兩個意思:一指「建築物被建造起來」;另一指「有建設性的」。原來講話很重要,都要能「建造」、要有「建設性」、要有「正面性」。耶穌面對行淫時被捉拿的婦人,不只是「不定罪」,還進一步加碼,赦免並告誡婦人:「去罷,從此不要再犯罪了!」不定「當下之罪」已是大恩典,但是往後人生還是要過啊!
常常,困難是一時的,但面對過錯之路並不好走,耶穌看見當下、更看見將來。因為,醫治傷口、得著釋放,處理上比較快;但創傷修復、重建人生,卻是一條漫長復健之路。耶穌知道婦人眼前面對乃一時困境,而後還要長久面對錯誤所付代價,所以耶穌鼓勵這婦人:「去罷,從此不要再犯罪了!」那是未來歲月、人生下半場,帶著甚麼態度生活呢?耶穌的行動,代表了饒恕、支持,如果耶穌不是任務在身,想必會說:「平安地去吧,我將會與你同行呢!」
我看見,人們都是在鼓勵裡面、在建設性話語當中前行。負面、責備之言,不會讓人更好,就算表面看起來不錯,裡面仍然滿載著扭曲與傷害。因此,我們不只把事情「做好」,還得把話「說好」,就像耶穌說話:有「建設性」、能「鼓舞人」,祂就是我們最佳典範。親愛的弟兄姊妹,讓我們的言語再做一些調整、再修正得更好,使夫妻、親子、家人相處,都可以變得更有建設性、鼓勵性,正面性,人生一起往正確方向前進。
上個月「門徒總聚」時,曾經分享一篇有關「野雁」的文章,我喜歡這美麗故事,二十年來我不曾忘記。文章主題是:「讓我們展翅飛翔!」正如「新榮耀堂」一樣,這屬靈之家,有弟兄姊妹、家人、同路人……,在人生道路上,一起扶持、一起成長、一塊兒展翅飛翔……,不要讓某些人落單辛苦、找不到出路,且讓我們彼此幫助、彼此祝福!
如果只用自己的翅膀飛行,沒有一隻野雁能夠飛得太高、太遠。究竟野雁是如何高飛同行的呢?秋天時,雁群以「V」字隊形飛向南方過冬,當今科學研究已經可以說明牠們為什麼會如此飛行。若未考慮天氣因素,牠們一天可飛幾百哩路,一年可以飛行幾萬哩路,牠們隨時互相鼓勵,直到抵達目的地。你若見過雁群從頭上飛過,你會發現牠們的叫聲很大、很吵雜,牠們總是熱情地、不斷地以叫聲彼此鼓舞。
當雁鳥拍打雙翅,群鳥會跟上去一同拉抬鳥群。藉著「V」字隊形飛翔,比野雁單飛時增加71%的飛行距離。野雁單飛,不僅飛不遠、效率也很差~這個數據給我們帶來啟發:「當我們有著相同的目標一起同行時,可以更快、更容易達到目的地,因為能互相推動、彼此鼓勵。」這非常合乎真理,聖經說:「兩人若不同心,豈能同行呢?」(參阿摩司三章3節)
一個人本是孤單、兩個人同行可以產生加乘效果、三個人同心其利可以斷金。家中夫妻同心,少了?耗,必然家和萬事興;教會小組有鐵三角,同工同行~其利斷金。求神幫助我們同心協力,來提昇那71%潛能(恩賜),選擇團隊合作~就能創造生活、家庭、親子、事奉……的果效。
當野雁因故脫隊伍時,就會立刻感覺單飛比較吃力,因為風阻拉扯而顯得遲緩,牠需要儘快回到隊伍中,繼續利用前方鳥群飛行所造成的浮力,來藉勢飛行。因為前方鳥群飛行時,會產生空氣動力,浮力增加、阻力減少,後方跟隨鳥兒都比較省力、飛得輕鬆,而單飛並不是一個好選項。這給我們帶來啟發:「如果我擁有像野雁一樣的認知,我會留在隊伍裡,與領路人、同路人同行。」
教會是一個群體、是一個屬靈的家,因此我們不需要單飛。在聖經裡面,單飛者隨時落在危險之中,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參彼得前書五章8節)魔鬼如吼叫之獅,有意願、有能力吞吃人,「單飛一族」正是牠最好下手「標的物」,而團隊之所以能勝過「雄獅」、「猛虎」,就如台語有句俚語說:「猛虎難敵猴群」,團隊,是最美好的事奉模式。在屬靈家中~不僅「自助」、還要「助人」並願接受「人助」;在教會~不僅「蒙福」、還要「祝福人」並願接受「別人祝福」。感謝神,雁群讓我們深刻地實踐了這項真理。
雁群以「V」字隊形飛行,首當其衝必是「領隊者」,當帶頭野雁疲倦了,就會退到隊形後面,由另外一隻野雁輪流上去接替擔任「領隊者」,飛在隊形最前端。野雁的智慧與團隊精神給我們帶來啟發:「輪流承擔責任是合理的,是必要也是愛心。」盼望「新榮耀堂」學會這種態度,大家一起「合理地」、「必要地」以愛心輪流承擔責任,在職場、在家中都當如此。對屬神的兒女而言,如果我們預備自己為主所用、預備承接領袖職務,我們就要訓練別人來承接我們的工作,以提昇事奉價值。
雁群中,如有一隻野雁生病或受傷,就會有其他兩隻野雁跟著脫離隊伍,去保護生病或受傷野雁,直等到「病雁」恢復健康,三隻落隊野雁再重新成「V」字隊形飛行;若是「病(傷)雁」死去,則由兩隻野雁一前、一後接力飛行,努力去追趕原屬雁群。野雁有智慧、有愛心、能憐憫、講團隊……,真是令人感動。
這給我們帶來啟發:「如果我們像野雁一樣聰明,我們應該要相互扶持,不論是困難或是平順,都要選擇相互幫忙。」求神讓我們彼此相愛、彼此扶持、互相幫助。如果我們當中誰有軟弱,大家一起扶持;誰有需要,大家同來幫助,作一個快樂積極的門徒,一同建立一個快樂積極的教會。而我們有家庭者,也求神提升我們作父母的,不論光景如何,都要選擇彼此相愛、彼此扶持,互相幫助,我們先做到,我們的孩子也會如此繼續跟下去,傳承美好的家庭文化。
野雁以叫聲來鼓勵前面野雁,保持速度、繼續前進。那麼,後面野雁的叫喊,是在傳達什麼樣訊息呢?曾經在近距離聽過雁群低飛的鼓譟聲,叫聲大到令人驚訝!到底他們在說甚麼呢?根據科學家研究,牠們的叫聲用意在於「彼此鼓舞」。這給我們帶來啟示:「如果有像野雁一樣的認知,我們應該要像牠們一樣相互扶持。」不僅做得對、還要聽得對、說得好。
讓我們彼此確定後方傳來的聲音,是鼓勵聲而非噓聲。面對批評、提醒之時,要有謙卑、有意願調整我們的態度去面對;當我們面對鼓勵時,也歡樂同行、勇往邁進。你說,野雁們到底在喊些什麼呢?其實,牠們喊得俗擱有力:「向前走,什麼都不怕!(台語)」
在英國,牠們就會說:「GO!GO!GO!」在台灣,牠們會喊:「加油!加油!加油!」你的耳邊聽見了什麼?願上帝幫助我們,不只「說」正面、積極的好話,也要「聽」正面、積極的好話;不只能幫助別人,自己也要接受幫助,這樣,生命才能一步步向前走,且走得精彩。
親愛的弟兄姊妹,待人處事,不單要「做得對」,還要「說得好」。說得好,是要「按著人的需要」來說;說得好,是要說「適當的」安慰話;說得好,是要說「建設性」、「鼓勵性」的好話,我們站立,一起在神面前禱告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