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8台北新榮耀堂主日信息 朱台深牧師
【你看見了巨人?還是蚱蜢?】
上個星期天,完成所有服事後,在回家路上與師母為了事奉之事,產生了不同意見,我認為教會仍然需要致力於建立團隊,好為將來聖工作開展做預備;而師母一聽到要建立團隊,就有一點兒緊張,因為教會才開始第二年,會友還不多,很直接地想到經費問題,
但是牧師顯然期待更多同工進來參與教會建造,師母反應稍稍地強烈了一些,我也就稍稍地難過了一點。師母所說完全沒錯,更多同工也意味著需要更多經費,對一個剛剛起步、沒有任何宗派支持、目前尚透支數百萬的小教會而言,按照人計算,這實在是一條不容易走的路。那晚睡覺前,我們只得帶著雙方歧見向神禱告。
星期一,我們出門前往花博公園爭豔館參觀花藝展,趁著賞花之餘、心情美好之際,我打算舊事重提,效果果然好於昨日,雖然還沒有結論,但兩人溝通可就順利多了,我們可以平靜地澄清彼此想法。
星期二,我們終於開始對焦,原來我們倆都為教會、為神國著想。我們慢慢接受對方真正在想些什麼、堅持什麼?師母思考角度是:「有多少經費,做多少事工、接納多少同工。」師母想法沒錯,而聖經也教導我們:「你們哪一個要蓋一座樓,不先坐下算計花費,能蓋成不能呢?」(路14:28)
同理,要建造教會,怎能不坐下來,好好地計算花費呢?我也與師母說明心中所思所想:「妳的說法完全正確,但妳看主耶穌三十歲開始事奉,起初沒人相信、沒人明白救恩,最後三年半傳道時間,只做一件存留長遠價值之事——就是帶領門徒、建立團隊,耶穌根本不管有沒有經費,而所有神蹟都在沒錢之下震撼登場。」那晚,我一起獻上感恩,感謝主,我們不只彼此對焦、也接納對方想法。
星期三,我們終於達成共識。我請師母想想,當摩西面對滔滔紅海,前無去路、後有追兵,有多少人支持他呢?不止沒人支持,連哥哥亞倫、姐姐米利暗都沒出聲相助,摩西孤單一人走到紅海邊,想這背水一戰只有:「走下去,不是生就是死。」
他拿著走到水中,權杖一插,心想:「上帝啊!我死就死吧!」這是領袖的心腸:「走上去,不是我死就是上帝行神蹟!」若我們倆重回那個時代,與摩西站在相同景況會如何應對呢?我們當如何行?神會如何帶領我們?經過一番思考,我們有了共識:神將我們的視野從「道理」轉向「真理」;從「人的眼光」轉向「神的眼光」,那晚,一起開心地禱告。
星期四早上,神蹟立刻臨到教會。師母接到一通電話,有人奉獻了「88萬」,再加上本月主日奉獻,十月份教會奉獻金額就超過了100萬。
親愛的弟兄姊妹,教會如果只做人的工作,那只不過是行禮如儀,把「事工」當成了「事奉」。我相信,這不是上帝要交給教會的使命,神要我們跟隨祂的腳蹤而行、生活步調按照祂的方式來走,腦袋依循祂的旨意思考,生命是流動的、成長的,讓我們按照神的步驟一直往前走,不光是按照程序進行、做做禮拜而已。
信仰幫助我們不斷地調整信念,活在世界上,越來越像主的樣式,能夠很有能力地讓神在我們生命中得榮耀,讓我們周遭之人被影響。面對你爭我奪的紅海職場、剪不斷理還亂的家庭問題,你就是摩西——就是那走進紅海,權杖一插使大海就分開之人。
摩西帶領百姓離開埃及,一路走來十分坎坷,但也經歷前無古人的偉大神蹟,百姓離開埃及舒適圈,才發現進入曠野後挑戰更大,面對「自己嚇自己」的集體恐懼下,眾百姓同聲大喊:「回去吧!我們不要死在曠野,回到埃及去還可以吃到青蔥大蒜、可以喝到湯鍋肉汁,在曠野只有死路一條!」經過多次正反意見交鋒,直到上帝出手,終於向應許之地邁進。
百姓對於這趟驚奇、冒險旅程,每個人都有不同看法,一如「新榮耀堂」,從第一個會堂遷到第二個會堂,你猜大家有沒有想法?「當然有」;看法都正面嗎?「不一定」,這可不能怪任何人,教會才開始一年半就要搬家,簽約三年,提早解約還得賠償一個月租金,所需經費從哪裡來呢?
有看法也是人之常情啊!今早讓我們從進迦南前的爭端,來看看神兒女應有視野,到底我們的眼光看見了什麼?無論是對人、對事、對所處境遇,你看見了巨人?還是蚱蜢?請讀以下經文:
「摩西打發他們去窺探迦南地,說:你們從南地上山地去,看那地如何,其中所住的民是強是弱,是多是少,所住之地是好是歹,所住之處是營盤是堅城。又看那地土是肥美是瘠薄,其中有樹木沒有。你們要放開膽量,把那地的果子帶些來。那時正是葡萄初熟的時候。他們上去窺探那地,從尋的曠野到利合,直到哈馬口。他們從南地上去,到了希伯崙;
在那裡有亞衲族人亞希幔、示篩、撻買。原來希伯崙城被建造比埃及的鎖安城早七年。他們到了以實各谷,從那裡砍了葡萄樹的一枝,上頭有一挂葡萄,兩個人用杠抬著,又帶了些石榴和無花果來。因為以色列人從那裡砍來的那挂葡萄,所以那地方叫作以實各谷。
過了四十天,他們窺探那地纔回來,到了巴蘭曠野的加低斯,見摩西、亞倫,並以色列的全會眾,回報摩西、亞倫,並全會眾,又把那地的果子給他們看;又告訴摩西說:我們到了你所打發我們去的那地,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
這就是那地的果子。然而住那地的民強壯,城邑也堅固寬大,並且我們在那裡看見了亞衲族的人。亞瑪力人住在南地;赫人、耶布斯人、亞摩利人住在山地;迦南人住在海邊並約但河旁。
迦勒在摩西面前安撫百姓,說:我們立刻上去得那地罷!我們足能得勝。但那些和他同去的人說:我們不能上去攻擊那民,因為他們比我們強壯。探子中有人論到所窺探之地,向以色列人報惡信,說: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吞喫居民之地,我們在那裡所看見的人民都身量高大。
我們在那裡看見亞衲族人,就是偉人;他們是偉人的後裔。據我們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樣;據他們看,我們也是如此。」(民數記十三章17~33節)
「當下,全會眾大聲喧嚷;那夜百姓都哭號。以色列眾人向摩西、亞倫發怨言;全會眾對他們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這曠野。耶和華為甚麼把我們領到那地,使我們倒在刀下呢?我們的妻子和孩子必被擄掠。我們回埃及去豈不好麼?眾人彼此說:我們不如立一個首領回埃及去罷!
摩西、亞倫就俯伏在以色列全會眾面前。窺探地的人中,嫩的兒子約書亞和耶孚尼的兒子迦勒撕裂衣服,對以色列全會眾說: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極美之地。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那地原是流奶與蜜之地。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
因為他們是我們的食物,並且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但全會眾說:拿石頭打死他們二人。忽然,耶和華的榮光在會幕中向以色列眾人顯現。」(民數記十四章1~10節)
摩西沒有貿然闖進迦南,先派了十二位探子前去探路,摩西給探子們加油打氣,要他們無懼於所見,將那地土產帶些回來。果然,牛奶與蜜之地生產碩大葡萄、石榴、無花果,讓探子們看了著實興奮、開心,只是再看見迦南地人民強壯、城邑堅固,還有巨人一族——亞衲人、世仇——亞瑪力人,十位探子極其害怕,
向百姓們回報了惡信,直說那地是吞吃人之地,那民是巨人、我們有如蚱蜢一樣,只有迦勒獨排眾議說道:「我們立刻上去得著那地吧!我們一定能得勝!」然而,全會眾皆已受影響,不住地喧嚷、怨聲四起,他們沒看見實際狀況卻相信喪氣之言,又說:「換掉摩西吧!讓我們重新立一個領袖,我們寧願回埃及去!」
摩西、亞倫因為百姓無知與褻瀆神而顫驚不已,在群眾前趴伏於地,這時候迦勒和約書亞站起來說話:「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極美流奶與蜜之地。我們不可背叛神,也不要害怕!」
二人雖慷慨陳詞,並未獲百姓認同,反激起群眾惡心:「拿石頭打死他們吧!」感謝神,當神一出手、神的榮光向百姓顯現,立刻阻止了一項親痛仇快悲劇。這段經文讓我們看到,兩種眼光帶出兩種結果,巨人眼光帶來正面果效、蚱蜢眼光帶來負面果效,然而,除了巨人、蚱蜢眼光,似乎還有更重要視野,陳述如後:
一 巨人的眼光會看見蚱蜢
「迦勒在摩西面前安撫百姓,說:我們立刻上去得那地罷!我們足能得勝。」(民數記十三章30節)
「窺探地的人中,嫩的兒子約書亞和耶孚尼的兒子迦勒撕裂衣服,對以色列全會眾說: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極美之地。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那地原是流奶與蜜之地。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為他們是我們的食物,並且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民數記十三章6~9節)
事件中,我們發現迦勒與約書亞顯然與眾不同,就算摩西已無力相挺,兩人仍然勇敢力抗群眾,在他們身上可以看到巨人眼光,而巨人眼裡看出去,困境都只是蚱蜢而已,因而迦勒說得出「得地」、「得勝」、「美地」、「美食」……之語。
想那探子任務原為進入應許之地而預做準備,故需先察看那地百姓是強盛還是衰弱、人多還是微少;土地是肥沃還是貧瘠;居住堅固城邑還是鬆散營地。初窺敵營時都是勇敢、充滿期待,他們還把當地巨大葡萄,石榴,無花果都搬回來,想必心情十分興奮,但十個探子很快就被懼怕掠奪,唯獨迦勒與約書亞,怎麼看就是流奶與蜜之地——神所應許之地。
其實,人原本就具有好眼光,有好眼光才可以看出好事。你身上有巨人眼光,自然生出巨人想法;如果只有蚱蜢眼光,裡頭就只有蚱蜢想法;鴿子眼光看見嫩芽;烏鴉眼光看見腐肉。什麼是巨人眼光呢?
巨人眼中有自信、充滿勇敢與力量、有高處、開闊視野,因而巨人的態度,總是正面、積極、無懼,一個人擁有什麼樣眼光,大概就擁有什麼樣未來,約書亞和迦勒眼光與眾人不同——他們都擁有巨人眼光。親愛的弟兄姊妹,讓我們想想看,我們習慣用什麼眼光來看待事情?面對逆境用什麼眼光來看待明天?
很多人都看見黃蜂,但是蔡倫看見黃蜂齧咬植物纖維並覆蠟於上造巢,就依此工序,將樹皮絞碎混合漿汁,造出紙來,人們看見黃蜂想到逃躲,蔡倫看見黃蜂卻想到造紙,眼光顯然不同。很多人都看見飛鳥,但萊特兄弟看見飛鳥卻想到飛翔(他們的牧師爸爸沒有阻止兩個兒子怪異舉動),
經過幾番試驗,竟然造出了飛機,萊特兄弟眼光實在非凡。同樣地,很多人看見工人擠牛奶,但是只有E. Jenner發現了牛痘疫苗進而消滅了天花。我們看見牛奶想到木瓜牛奶,Jenner卻想到牛痘,什麼樣眼光會造就什麼樣未來、什麼樣人生。
十個探子看自己就像蚱蜢一樣,兩個探子看自己卻是巨人,而巨人眼光看到只是一隻隻蹦跳的蚱蜢而已。親愛的弟兄姊妹,有巨人眼光,應許之地就是我們的食物,神說:「腳掌所踏之地,要賜給我們為業,你信嗎?」
從第一個會堂搬到這裡,我們提早解約了;如果從第二個會堂搬到第三個會堂,你想我們會再提早解約嗎?這當然不是由我們決定,卻在乎於我們用什麼樣眼光來看神的工作,是巨人眼光還是蚱蜢眼光。再看看我們自己,你用什麼樣眼光來看待人生呢?用什麼樣眼光看待生活呢?用什麼樣眼光看待困境呢?用什麼樣眼光看待前途與未來呢?
二、蚱蜢的眼光只看見巨人
「但那些和他同去的人說:我們不能上去攻擊那民,因為他們比我們強壯。探子中有人論到所窺探之地,向以色列人報惡信,說: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吞喫居民之地,我們在那裡所看見的人民都身量高大。我們在那裡看見亞衲族人,就是偉人;他們是偉人的後裔。據我們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樣;據他們看,我們也是如此。」(民數記十三章31~33節)
十個探子帶著蚱蜢眼光看事,因而處處看見巨人,所見皆是吞吃人的百姓、是亞衲巨人族,看自己就如蚱蜢一般。而蚱蜢眼光,再怎麼看,眼前都是巨人、都是困境。當時十二位探子都是各支派領袖,原本已具過人視野和領導能力,但進到迦南地後,他們的眼光隨著環境而改變,他們看見敵人高大、看見城邑堅固,他們反而變得軟弱不堪。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原本也有巨人眼光,可是當我們看見環境、失敗、挫折,我們就變得軟弱灰心了,原本巨人眼光被蚱蜢眼光取代,而蚱蜢眼光常常帶來悲觀、不信,所以這十個探子就向百姓報出了惡信:「不能去啊!去了可就死在那裡了!」因為他們有蚱蜢眼光,看別人都比自己厲害。
蚱蜢眼光是錯誤眼光,也會產生錯誤思想、做出錯誤決定;蚱蜢眼光會帶出恐懼,而撒旦會利用懼怕偷走我們的信心,聖經告訴我們:「在愛裡沒有懼怕。」只要面對罪與過錯,我們在基督的愛裡面就會被修復、被重建,也就沒了懼怕。
在南、北國時代,宿敵「亞蘭」與以色列交惡,亞蘭王的軍事策略常常被先知以利沙識破,亞蘭王積怨太深,不顧一切,大舉興兵前來捉拿以利沙。跟在以利沙身邊的隨從目睹一切過程,難免心生恐慌,以利沙卻異常鎮定,沒有派人向國王求救,他先禱告求神打開僕人眼睛,讓他看見:「滿山有火車火馬圍繞以利沙,與我們同在的比與他們同在的更多。」(參王下6:16~17)
繼而消弭了一場兩國之間的血腥戰爭。若僕人只有蚱蜢眼光,怎麼看,前面都只是巨人、都是顫驚、困難,求神幫助我們,不要帶著蚱蜢眼光生活。教會、人生都是不斷地向前走的旅程,要擁有巨人眼光,才能勇敢地經營未來。
三、在巨人與蚱蜢外看見神
「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為他們是我們的食物,並且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但全會眾說:拿石頭打死他們二人。忽然,耶和華的榮光在會幕中向以色列眾人顯現。」(民數記十四章9~10節)
「惟獨我的僕人迦勒,因他另有一個心志,專一跟從我,我就把他領進他所去過的那地;他的後裔也必得那地為業。」(民數記十四章24節)
「耶和華對摩西、亞倫說:這惡會眾向我發怨言,我忍耐他們要到幾時呢?以色列人向我所發的怨言,我都聽見了。你們告訴他們,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我必要照你們達到我耳中的話待你們。
你們的屍首必倒在這曠野,並且你們中間凡被數點、從二十歲以外、向我發怨言的,必不得進我起誓應許叫你們住的那地;惟有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纔能進去。…至於你們,你們的屍首必倒在這曠野;你們的兒女必在曠野飄流四十年,擔當你們淫行的罪,直到你們的屍首在曠野消滅。」(民數記十四章26~33節)
百姓反應非常激烈,綜觀選民歷史,似乎也未曾如此同心對付神與祂的僕人。面對不理性群眾,迦勒和約書亞仍然帶著一貫信心說道:「我們不要怕那地敵人、也不要背叛耶和華。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但十位探子與百姓皆為蚱蜢眼光,全體會眾異口同聲說道:「拿起石頭,打死迦勒和約書亞吧!」選民反應讓我們看見,錯誤眼光誤民甚大。
請問:「蚱蜢的眼光錯在哪裡?」錯在看敵人很強大、看自己很微小;「巨人的眼光錯在哪裡?」錯在自恃過高、看不見自己弱點。而巨人和蚱蜢眼光都可能存在一個共同致命錯誤是:「看不見上帝。」神可不是要我們這樣,神要我們看見祂,也用神的眼光看出真實、正確的自己。
百姓完全被情緒恐懼打敗,又發怨言、又要殺人,情緒、怨言都是血氣,嚴重到惹神發怒,連兒女都要承擔所犯之罪,在曠野流浪40年直到滅亡。別以為發發怨言就沒事了,有可能連下一代都會受到影響,自己不好過、下一代也不會幸福。
親愛的弟兄姊妹,有罪面對罪、有錯就面對錯,不要在罪中生活,影響我們的下一代。其中唯有迦勒、約書亞是蒙福者,因有正確眼光、屬神眼光,不僅救了自己,還救了全家族進入迦南美地。
求神幫助我們不只關注現在,還要有能力看到未來;不用蚱蜢眼光看事,也不能單有巨人眼光而已,因為巨人眼光裡還帶著血氣、力氣與勇氣,惟有屬神眼光能夠超越血氣、力氣、自信和勇氣。想想看,全體會眾都是蚱蜢眼光,區區兩人擁有巨人眼光,可有能力對抗嗎?
就是算上摩西一票,還是三個人對抗兩百萬會眾,摩西能夠帶領百姓過紅海、行過無數神蹟,面對全是蚱蜢眼光的百姓,摩西一點辦法也沒有。反過來說,世上大半成功者都有巨人眼光,但那不過是人的想法、自信心和意志力,與神的心意仍然有一點差距,因為那仍然不是屬神的眼光。求神打開我們的視野,從蚱蜢眼光和巨人眼光中被釋放出來,才能看見神的眼光。
百姓這次集體經歷給我們帶來很大提醒,當神的榮光在會幕當中顯現,把百姓的蚱蜢眼光換成屬神眼光,百姓在困境中有路可走了。
這樣看來,其實蚱蜢眼光不如巨人眼光,而巨人眼光還不如屬神的眼光。求神賜給我們屬神眼光,讓我們明白神的心意~才能專一跟從;相信神的同在~才能夠無所懼怕。
求神幫助我們用神的眼光來看待生活及所遇事物,擁有屬神眼光,想法與決定自然會不一樣,也許我們會有軟弱,但我們會看到神如何幫助我們;也許我們會有失敗,但我們會看到神如何伸出援手;
也許我們會有挫折,但我們會看到神是如何隱藏、提升我們;也許我們會有缺乏,但我們會看到神如何供應、賜予我們,在蚱蜢和巨人眼光之中,找到屬神眼光,那才是最美好祝福。
二十多年前開拓第一間教會時懂得不多,只知道熱心傳揚福音,那時卻也誤打誤撞,把大使命簡化成六句口訣:「感謝讚美主、開拓新小組」,「我愛主耶穌、帶領主門徒」,「每日勤禱告、同在得恩膏」。
當我們擁有屬神眼光,我們才會看得見耶穌基督所吩咐的「大使命」:「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參馬太福音二十八章18~20節)而實踐大使命有四個步驟:To Win得人、To Consolidate堅固、To Disciple門訓、To Send差派。求神幫助我們記下來、更要實踐出來,一起來完成耶穌基督所交付的首要任務。
二十多年前開拓「榮耀堂」,就我們夫妻和女兒三人,二十多年再重新開拓教會,就我們夫妻和岳母,還是三個人,但是你可以想像十年、二十年之後,我們又是一個充滿得救百姓的榮耀教會嗎?我不是用蚱蜢眼光看、也不是用巨人眼光看,我是用屬神的眼光來看,各位充滿了潛力、充滿了神所賜恩典,從你們身上,我看見了神的同在與能力!
從神的角度看過來,我們才可以看見迦勒、約書亞、摩西所看見的。我們不是蚱蜢,我們也不只是巨人,我們都屬於神,更擁有屬神眼光。想一想自己的生活:夫妻關係、親子關係,是越來越好還是越來越衝突?
在工作上,你是看到是成敗,還是看到神的心意?在職場上看見巨人的自信跟勇敢,還是擁有屬神眼光?我們有沒有看見神要如何使用我們,在家庭、事奉、職場上都能顯明祂的榮耀,得著世界為上帝使用?讓我們一起來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