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8台北新榮耀堂主日信息 朱台深牧師
【饒恕~使你跨大步、走大路】
最近看到某個商品廣告,內容以選擇題呈現:「是成功讓你快樂?還是快樂讓你成功?」這個有意思的問題,一樣可以問我們當中所有人。有些人說:「是快樂給人帶來成功」;有些人說:「是成功給人帶來快樂」;有些人則覺得兩者都有。當然,這些都有可能。我想:「成功不一定快樂,但快樂是一種成功」。
成功初時,一定很興奮、快樂,但成功之後帶來的壓力、挑戰及如何持續,可就讓人不見得開心了。認識一些成功人士,從外面評價已經100%成功,但聽他們分享事業、歷練、人生之時,我發現:「成功人生不一定是快樂人生」,因為成功者之所以有所成就,都是兢兢業業、努力奮鬥,再加上神賞賜的機會,因而內在感受危機也相對地深,擁有越多、害怕失去也就更大;
掌握得更多,風險也相對地大,所以,成功不一定快樂。反過來說,快樂則是一種成功。如果一個人不論處在困境、順境;站在高處、低處;落在得與失當中,都可以快樂自處,我覺得這就是成功(得勝)之人,這一種是成功(得勝)態度,將帶出成功(得勝)人生。
快樂是一個很重要的生活動力,今天要分享的不是成功,也不是快樂,而是饒恕,因為饒恕是帶來快樂的元素,沒有快樂,就談不上饒恕;沒有饒恕,也就沒有快樂,「饒恕」~能使你跨大步、走大路。
很少人以今日經文來談饒恕,主要人物為參孫—曾做以色列士師20年。所有被揀選的士師,都有能力、恩賜、智慧,但獨有參孫,擁有過人恩賜、能力,卻是生命不夠成熟。這讓我們看見,在我們生命不夠好時,就已蒙恩、蒙揀選,既然受召,生命就要不斷地往好方向發展,在神量給我們的歲月、疆界中努力成長,攻克己身、叫身服我,好配得神的呼召。
參孫人生上半場,很有能力、很有恩賜,但他與神的關係,始終沒有太大突破,參孫總按自己方法做事,是最具血氣的士師。唯有當他每次面臨爭戰之時,才得聖靈大大地感動,賜給他力量,可以擊殺非利士人,如果神不與他同在,他亦是沒有能力的平凡人。
以色列人常受非利士人欺壓,非利士人擁有軍隊、武力強勝,可憐百姓不斷地呼求神,上帝則呼召士師來幫助百姓脫離非利士人掌控,這樣狀況反覆數百年,上帝就選擇一代一代的士師來幫助他們。當參孫漸長,卻喜歡上仇敵非利士人女子,造成難以挽回的悲劇。
參孫孔武有力,一個人可力抗千軍萬馬,若在中華民族歷史找一位這樣人物,大概就非張飛莫屬了,他在長?坡一夫當關,萬夫莫敵,令曹操大軍無可奈何。參孫神似張飛、也夠魯莽,張飛常常誤事,喝酒、辦事、執行命令都曾誤事,算是最會闖禍的將軍。
參孫也是如此,被神揀選之後,生命與神賜予的身份並不相稱,他愛上仇敵女子,不顧父母規勸,仍然堅持下聘成婚,在七天婚宴時,血氣又好玩的參孫出了一個謎語,以三十件裡衣、三十套衣裳作為賭注(非利士人習俗,婚禮得有三十位陪伴者)。
伴郎們猜不出參孫謎語,損失就太大了,於是要脅參孫之妻,妻子向參孫撒嬌,取得了答案,又提供給非利士人伴郎,參孫敗賭卻無力支付裡衣、外衣,於是去殺了非利士人取得三十件裡衣、三十套衣裳,交給三十位伴郎償還賭債。參孫滿心血氣,又有勇無謀,既未交代去處、也未與老婆完婚,就氣忿忿地返回了父家。讓我們一起來讀今日經文:
「過了些日子,到割麥子的時候,參孫帶著一隻山羊羔去看他的妻,說:我要進內室見我的妻。他岳父不容他進去,說:我估定你是極其恨他,因此我將他給了你的陪伴。他的妹子不是比他還美麗麼?
你可以娶來代替他罷!參孫說:這回我加害於非利士人不算有罪。於是參孫去捉了三百隻狐狸(或譯:野狗),將狐狸尾巴一對一對地捆上,將火把捆在兩條尾巴中間,點著火把,就放狐狸進入非利士人站著的禾稼,將堆集的禾捆和未割的禾稼,並橄欖園盡都燒了。
非利士人說:這事是誰作的呢?有人說:是亭拿人的女婿參孫,因為他岳父將他的妻給了他的陪伴。於是非利士人上去,用火燒了婦人和他的父親。參孫對非利士人說:你們既然這樣行,我必向你們報仇纔肯罷休。
參孫就大大擊殺他們,連腿帶腰都砍斷了。他便下去,住在以坦磐的穴內。非利士人上去安營在猶大,布散在利希。猶大人說:你們為何上來攻擊我們呢?他們說:我們上來是要捆綁參孫;他向我們怎樣行,我們也要向他怎樣行。」(士師記十五章1~10節)
「於是有三千猶大人下到以坦磐的穴內,對參孫說:非利士人轄制我們,你不知道麼?你向我們行的是甚麼事呢?他回答說:他們向我怎樣行,我也要向他們怎樣行。猶大人對他說:我們下來是要捆綁你,將你交在非利士人手中。參孫說:你們要向我起誓,應承你們自己不害死我。他們說:我們斷不殺你,只要將你捆綁交在非利士人手中。於是用兩條新繩捆綁參孫,將他從以坦磐帶上去。」(士師記十五章11~13節)
參孫闖了大禍逃回故地暫避風頭,不久想去探望妻子,沒想到岳父已將女兒嫁給了伴郎,由於忌憚於參孫威脅,岳父只好妥協,要將小姨子嫁與參孫為妻。參孫怒不可遏,竟然說:「這回我加害於非利士人不算有罪!」
他憤怒地捉了三百隻狐狸,將尾巴一對一對打結,再用火把捆在兩狐尾巴中間,然後點燃火把,將火狐狸趕進非利士人田園,結果禾稼、禾捆、橄欖園全都燒得一乾二淨。參孫為人衝動,什麼事都做得出來,終究沒有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只是發洩憤怒,以暴制暴。
冤冤相報何時了?參孫與非利士人對上了: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腳,參孫放火燒了非利士人田園;非利士人也用火燒死參孫之妻和岳父;參孫又動手擊殺非利士人報仇;非利士再帶著軍隊上來捆綁參孫……。
人生可憐事之一,乃是親痛仇快,以色列人難以對抗非利士人,於是差遣三千族人下到以坦磐洞穴內,對參孫說:「你忘了敵人是如何轄制我們麼?不把你綑綁交給非利士人,我們都要跟著一起遭殃了!」整起事件,到最後終究以悲劇收場。
親愛的弟兄姊妹,人生危機處處,永遠都要學習向神靠近。參孫雖然被神使用,但他的生命沒有跟上來,最後還是從高處被拉下來,當我們服事神,最緊要的是修正我們內在生命,才配得神量給我們的恩典。
今日經文中有三個主要人物,參孫、岳父和妻子。參孫的岳父:為了避免災難,結果適得其反,竟然死在災難之中。參孫的妻子:立場混淆,幫著外人欺騙自己丈夫,最後結局不僅痛苦、更慘遭活活燒死。參孫自己呢?他一意孤行,害人又害己、傷人又傷己,聽不了勸,放不下自己,成了讓人警惕的負面範例。
壹、饒恕~得有人認錯、有人寬恕
「參孫說:這回我加害於非利士人不算有罪。」(士師記十五章3節)
「猶大人說:你們為何上來攻擊我們呢?他們說:我們上來是要捆綁參孫;他向我們怎樣行,我們也要向他怎樣行。」(士師記十五章10節)
「於是有三千猶大人下到以坦磐的穴內,對參孫說:非利士人轄制我們,你不知道麼?你向我們行的是甚麼事呢?他回答說:他們向我怎樣行,我也要向他們怎樣行。猶大人對他說:我們下來是要捆綁你,將你交在非利士人手中。參孫說:你們要向我起誓,應承你們自己不害死我。」(士師記十五章11~12節)
饒恕是兩造的關係,但參孫、非利士人、猶大人全都自認有理、全都沒錯。參孫找到好理由,既然非利士人負我,殺人也不算有罪,這可是人算,不是神算,他的自我感覺良好,完全沒有認為自己有錯。非利士人也自認有理,豈可任由參孫欺負族人,於是興師攻擊猶大,猶大人若不交出參孫,就對全族問罪,非利士人定意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而猶大人也自認有理,更覺得很冤枉,於是率眾前來綑綁參孫,大家同聲一氣,沒有一人為他發言,咸認參孫引來災禍,會使整個國家民族會落入萬劫不復之中,三千猶大人集結不是為了對抗非利士人,乃為抓己族士師交給敵人,實在有點兒叫人錯亂。
須知參孫做了20年士師,非利士人不敢動猶太人半根汗毛,沒有功勞,也還有苦勞,但猶大人自認無錯,以群眾之力逼參孫就範,說得好聽是民族大義,真相則是權衡利害而已。
饒恕必須具備的重要因素,就是:「覺得自己有錯」,有自省才會有寬恕,基督信仰裡面相當看重「認錯」,如果我們不認罪、不悔改,就無法在基督面前站立,認罪、悔改,再加上饒恕(赦免),這就是「救恩」了。參孫、非利士人、猶大人,都不認為自己有錯,但是寬恕是兩個人關係的恢復,是你跟有過節之人恢復關係,得有人認錯、才有人寬恕(饒恕),「饒恕」,才能使你跨大步、走大路。
貳、饒恕~處理傷害、處理被傷害
「猶大人說:你們為何上來攻擊我們呢﹖他們說:我們上來是要捆綁參孫;他向我們怎樣行,我們也要向他怎樣行。」(士師記十五章10節)
「於是有三千猶大人下到以坦磐的穴內,對參孫說:非利士人轄制我們,你不知道麼﹖你向我們行的是甚麼事呢﹖他回答說:他們向我怎樣行,我也要向他們怎樣行。」(士師記十五章11節)
參孫、非利士人都選擇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使得兩方面都無路可走。而報復是受傷之後的典型反應,當人受傷害、被負面思想轄制時,報復是最直接、最簡單的反應,但也會造成更深傷害。意氣用事的結果是:非利士人上來是為要「捆綁參孫」;猶大人下來也是為要「捆綁參孫。」力大無窮的參孫根本兩面都不是人,人生路竟是越走越窄,無力可挽狂瀾。
參孫既面臨敵人攻擊、也面臨自己人對付,他因遭遇妻子、岳父、族人背叛而受傷,心中難免懷疑:「為何這些人這樣待我?」被出賣者常常受傷一生,學不會饒恕,一輩子就得與痛苦相伴。而饒恕是醫治釋放的開始,必須在背叛、受傷害中做出選擇,這個選擇就叫做「饒恕」,親愛的弟兄姊妹,想要被醫治、重建、恢復健康嗎?首要就是「饒恕」。
而饒恕的第一步是:「認錯與寬恕」,第二步則是「處理傷害」——也許是我們傷害別人、也許我們被傷害。若不處理就無法健康,正如胃不好也可以過日子,但過個十年、八年不處理,只會越來越嚴重,太晚處理,更可能病入膏肓、無可救藥了。
饒恕通常不會很遠,在眼前、在生活中間就可以學習。比如夫妻,丈夫或是妻子有外遇,另一半肯定會受重傷。參孫在外惹禍,受傷最大就新婚妻子,最後連命也沒有了,我們在外頭沒處理好之事,受傷最深的是裡頭的伴侶,傷害處理與悔改、饒恕都在我們生活之中,靠得很近。
親子之間呢?好比夫妻離婚,孩子必然嚴重受傷,離異雙方都得問孩子:「你要跟爸爸還是跟媽媽?」這種痛不單是抉擇當下,而是一輩子傷害,多半會衍生到下一代,醫治釋放中從家族樹探討婚姻破裂問題,總會發現因著不健康父母,就帶出不健康婚姻,而後又影響了下一代,下一代結婚之後,又不知不覺走上離婚之路,代代相傳難處中,通常最受傷的都是孩子。
岳父將參孫之妻嫁給了伴郎,不僅把夫妻分開了,妻子更是不好受(婚嫁期中丈夫鬧事離去、婚期過後又改嫁他人),參孫本人則鑄下大錯,又抓狂殺人,上一輩錯誤,下一輩難免受影響。
再看女生成年嫁入另外一個家族,新環境有許多變數,婆媳對立、妯娌衝突,都會造成家庭傷害。在職場呢,工作得面臨上司壓力、同儕排擠,日積月累下來,總會面臨傷害。
無論傷害人或被傷害,饒恕都極重要的關鍵,即便在大環境中也是如此,非利士人以強陵弱,使得猶大自己人也得選邊站、背叛參孫,面對三千民意壓力,迫使參孫退出戰場,想來,情何以堪?為整個民族奮鬥20年,竟然遭遇如此對待?!
感謝天父恩典!祂愛我們,又差遣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為我們的罪釘在十字架上,帶領我們出黑暗、入光明,不再受惡者、環境轄制。感謝父神!讓我們成為神的兒女,當我們決志相信耶穌,我們不僅靈魂得拯救,神的救恩還包含醫治、釋放,又賜我們饒恕之能,處理傷害與被傷害,先在生命裡面真實地面對,然後醫治、釋放、修復、重建……,親愛的弟兄姊妹,有主真好!
參、饒恕~不是是非題、是選擇題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馬太福音六章12節)
「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馬太福音六章14~15節)
大多人想到饒恕,總要理出個是非對錯才肯罷休,但饒恕卻得常常放下這一段過程,若是落在「你對我錯」、「你錯得比較多」、「我對得比較多」光景之中,儘都在「是是非非」裡面打轉,我們就不算真正饒恕,饒恕不只是「是非題」,更是「選擇題」,當你作出正確選擇時,就算別人錯得多,還是可以選擇更大的饒恕;
若是我錯得多,我就需要更多地被饒恕,這不是講講是非而已,而是一項選擇:「要不要饒恕、要不要被饒恕。」當然,這其中當然有對錯需要面對,但這選擇更關乎我們的生命及未來。能不能做到饒恕,這是生命問題,不想(或無力)饒恕,人生受限、甚至會迷路。
「不饒恕」會隱藏在你內心深處,若在上面鋪上沙子、蓋上石頭,仍然會在裡頭發酵;而饒恕會帶來神的恩典、豐盛地祝福、帶來順服的生命、寬廣之心,還有美好的人生道路。親愛的弟兄姊妹,選擇祂就選擇了豐盛;選擇饒恕,就選擇了寬廣。
主教導我們的禱文說道:「免我們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債」——是一種虧欠,「免」——則是放棄不再追究。有些人口裡說:「我饒恕你!」但是還在「想當初」、在心裡面仍然算計舊帳,依然忍不住數落。
口裡說:「我饒恕你!」卻仍然設下條件:「你不能再犯錯、不能再讓我生氣」,這是有條件的饒恕,饒恕後面有「可是」、「但是」……,而主的吩咐不是追究是非,乃是要我們選擇「放下、不再追究」,不但豁免人錯,還要停止抱怨,這樣才是真正饒恕——免了別人的債。
主從來不打死我們,還賜我們赦罪之恩、賜給我們生活之能、得勝之能。儘管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祂還是選擇饒恕,耶穌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知道!」感謝主,祂知道我們的「不知道」,主選擇赦免我們,給我們每一個人有更新的機會,靠著聖靈所賜之能,在這世界上做出不一樣的選擇,使我們前面的道路越走越寬。
耶穌又說:「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在這裡,「饒恕」已經被提升至更高層次,不單關乎人與人、不單關乎你跟上司、同事、夫妻、親子、婆媳之間,更是關乎人與上帝之間,
如果你不饒恕別人,上帝也不會饒恕你,請問哪一個比較嚴重呢?上帝不饒恕我們可是大過一切啊!饒恕就在生活之中,當我們拒絕饒恕,裡面就會有苦毒之味,就好像吃大蒜之人,自己吃得很開心,聞不到蒜味,旁人卻知道他吃了大蒜,若不處理苦毒,身上永遠可就帶著燻人蒜味了。選擇饒恕,會讓你得著釋放與恩典,走到哪裡都能帶著基督馨香之氣,昂首闊步!
肆、饒恕~恕人、恕己、也被神恕
「人有見識就不輕易發怒寬恕人的過失,便是自己的榮耀。」(箴言十九章11節)
「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僕的軛挾制。」(加拉太書五章1節)
「你們不要論斷人,就不被論斷;你們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們要饒恕人,就必蒙饒恕(饒恕:原文是釋放)」(路加福音六章37節)
「饒恕」是釋放良方,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怨恨」就像搖頭丸一樣,短暫舒服過後,反而帶來「慢性傷害」與「人格扭曲」。使得「身、心、靈」皆飽受摧殘。我們必須從三個層面投藥,才能對症下藥:一是「饒恕別人」、二是「饒恕自己」、三是「被神饒恕」。
箴言19:11記載:「寬恕人的過失,便是自己的榮耀。」「饒恕別人」不是損失,是讓自己得著尊榮,寬恕是一種能力,神很喜歡賞賜給你。加拉太書5:1則記載:「基督已經釋放我們得著自由,可別再被奴僕的軛挾制了。」一個得自由的人還不能饒恕自己,常常帶著負面思想自我控告,那就是一個被挾制之人了,讓我們在基督恩典之下,學習寬恕自己吧。
路加福音6:37又記載:「要饒恕別人,就必蒙饒恕,而饒恕就是釋放。」換句話說,饒恕人,自己就被神饒恕(釋放)了,親愛的弟兄姊妹,接受神的饒恕、釋放吧,在綑綁中度日,哪裡會有平安呢?饒恕人、饒恕自己、被神饒恕,我們才會得著全然釋放啊。
讀過俄國文學家契訶夫?nton chekhov的文章嗎?他擅長撰寫短篇小說,其中一篇《The Death of A Government clerk一個小公務員之死》讓人印象深刻:一位將軍在劇院看戲,旁邊有一位小公務員隨行,戲看得太入迷,開懷大笑時,不慎將口水噴到將軍臉上,小職員嚇得直跟將軍道歉,將軍說:「不要緊啦,沒關係!」將軍大量,不予計較。
小公務員一直不放心,戲到中場休息時刻,又跑去跟將軍說:「請原諒我,請原諒我!」將軍說:「沒事啦!沒事啦!」隔了一天,他仍然忐忑不安,前往將軍住處賠罪:「對不起!都是我的錯!」將軍又說:「沒事啦!回家去吧!」過了三天,再度到將軍面前解釋:「那天太過開心入戲,不自覺做出不禮貌動作,噴口水在你臉上。」這時將軍終於忍耐不住說道:「你給我滾出去!」結果這位小公務員驚嚇得全身發抖,立刻猝死。
你認為這位小公務員有什麼問題呢?他顯然被恐懼大大轄制,不能饒恕自己,自己把自己嚇死了!這人裡面有很深的自我控告:「都是我不好」、「都是我的錯」、「我怎麼可以這麼糊塗」、「我真的是笨蛋」、「我怎麼會做出這種事」、「我怎麼會亂噴口水呢……」。
成天都不肯原諒自己,自我控告真是個很大的殺傷力啊。最近與師母討論,為什麼心中有點兒不快樂呢?我不就是一個感恩的人嗎!懂得以感恩獻上為祭來榮耀神!感恩者什麼都好,哪會有什麼不快樂呢?為何不快樂會重現呢?
這些日子終於發現,饒恕自己太重要了,我的領受是「接納」——首先,接納自己「從前的好、從前的不好」,從前的成功與失敗、從前的擁有與失去、成熟與不成熟、健康與不健康。其次,接納自己「現在的好」,是在基督救贖與恩典之中重生之人,因著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流寶血,已經遮蓋過犯,洗淨罪惡了,這樣,何來不快樂呢?
親愛的弟兄姊妹,別輕忽「自我控告」,因為控告自己者,也會不自覺地去控告別人,也認為是別人的錯誤造成我不快樂,不自覺地累積內在苦毒、論斷、埋怨,永遠也健康不起來。
「自我控告」否定了神在我們身上的救恩。不接納自己,明顯是不饒恕自己——這也是罪,因為你不愛不愛「神所愛的我」,當我不愛神所創造的我,這就是罪了。神已經藉著基督的寶血,洗淨罪污,耶穌為我們的生命付上代價,若我們還不尊重自己,這便是得罪神。
求神幫助我們,遠離「自我控告」,要愛神所創造的「我」,承認錯誤也寬恕別人、處理傷害與被傷害、堅定地選擇饒恕——饒恕別人、饒恕自己、也被神所饒恕,使你一生道路亨通、跨大步也走大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