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15台北新榮耀堂主日信息 朱台深牧師
【逆向行駛,總是滿載著殺傷力!】
在英國開車,使用手排檔汽車,常因駕駛方式左右相反,弄得精神緊張,得頭腦清楚,時時儆醒。許多次,因台灣駕車習慣導致逆向行駛,數次嚇壞對面來車,受驚嚇的英國人多半咬牙切齒、忿忿咒罵,當下可是一點也不紳士。人一緊張就更容易出錯,不但會逆向行駛、還會違規、超速。曾在高速公路駕車下Southampton交流道時,未適當減速,很快收到75鎊(約台幣3750)罰單,還好不是逆向行駛,那不僅危險,還會造成強大殺傷力!
順向駕駛才能保障我們行車安全,好比我們對神的「順服」。但有時我們覺得跟著神的道路走很不方便,喜歡按照自己方式行路,該減速時不減速,禁止迴轉時偏要迴轉,甚至抄捷徑、逆向駕駛,這樣難免帶來危險、帶來殺傷力。神早知道人喜歡偏行己路,因而吩咐先知鼓勵我們莫任意而行,他說:「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聽見後邊有聲音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參以賽亞書30:21)感謝神,從不用驚嚇、恐嚇來使我們順服,聖靈(神)常透過「微小的聲音」、「溫柔的呼喚」引導我們。
記不記得以利亞,為躲避耶洗別而逃避山洞之中。神在狂風、地震、烈火之後顯現,卻只用微小聲音說話:「以利亞啊,你在這裡作甚麼?」他回答說:「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真相是,他不敢面對耶洗別的追殺,心中驚恐,按照自己的意思躲在山洞(過程中甚至要脅求死……)。
神當然了解人性軟弱,祂還是溫柔呼喚、微聲引領,並再次交付膏抹「哈薛作亞蘭王」、膏抹「耶戶作以色列王」的重任。神要他回到起初呼召,拿回先知權柄、膏抹君王,在那個時代繼續帶著能力來服事神國百姓。經過這些事,當以利亞重返原來職份與崗位時,他已經不再一樣,神因此才能交付他更偉大事奉。親愛的好朋友,事奉是生命、是內心的更新與轉化,以利亞選擇順服,不再逆向行駛(違背神的呼召),神也使用他人生下半場,帶出了另一位偉大先知——以利沙。
今天早上,信息再回到約伯身上。在東方至大的約伯在一夕之間失去了「七千頭羊、三千頭駱駝、五千隻牛、五百隻驢子,又失去許多僕人、七個兒子、三個女兒。」自己也從腳掌到頭頂長滿了毒瘡,一夜之間,從「東方不敗」一下子變成「東方失敗」,連妻子都嘲笑他:「不要信神了,不如去死吧!」
約伯遭遇苦難,三位好友「以利法」、「比勒達」與「瑣法」聯袂來訪,希望安慰落在傷慟中的約伯,可惜話越說越不投機。用人的言語期待產生果效,其實也難,終究約伯三友都在不滿中漸漸地息了聲。這時,出現了一位路人甲「以利戶」,不滿於四位長者沒有交集的對話,終於忍耐不住而出聲講話,用語更是直接而自以為義,請讀以下經文:
「神藉著困苦救拔困苦人,趁他們受欺壓開通他們的耳朵。神也必引你出離患難,進入寬闊不狹窄之地;擺在你席上的必滿有肥甘。但你滿口有惡人批評的言語;判斷和刑罰抓住你。不可容忿怒觸動你,使你不服責罰;也不可因贖價大就偏行。你的呼求(或譯:資財),或是你一切的勢力,果有靈驗,叫你不受患難麼?不要切慕黑夜,就是眾民在本處被除滅的時候。你要謹慎,不可重看罪孽,因你選擇罪孽過於選擇苦難。」(約伯記三十六章15-21節)
以利戶一如約伯三位老友,剛開始也講得很有「道理」(不是「真理」,再有道理仍然是屬人的想法。人除了講道理,還能帶得出甚麼來自真理的能力呢?人生在世難免有不順利,正如約伯落難後遇見以利戶——苦難中還遭遇負面的人與事,嚴重挑戰約伯的生命極限,若是忍不下、氣不過,錯誤反應就跟著來,隨之陷入撒但更深網羅而不自知。基督徒不能不小心,在言語、情緒、行為上,都必須以正面態度迎戰,使我們在這場屬靈爭戰中得勝!
一、負面言語有如逆向行駛——摧化惡心
「但你,滿口有惡人批評的言語,判斷和刑罰抓住你」(伯36:17)
以利戶彷彿是電視名嘴,善於批評、論斷。起初講得還像話:「神藉著困苦來救拔困苦人,藉著受欺壓,開通受難者的耳朵。」的確,人常是因著苦難更認識自己、更認識上帝,只要真實地反省,就會發現,苦難之中有著神化了妝的祝福,正如以利戶所發現的人生道理:「神必引導你走出患難苦境,進入寬闊之地,將你擺在豐盛的筵席席之上。」只是,好話講完了,接著「但是」後面所接的話才是他要說的重點,「但是」你約伯「滿口批評有如惡人,反被判斷和刑罰抓住。」
以利戶並不認識約伯,說起話來言語犀利,毫無同理心。他以負面言語控告約伯,他說:「批評別人,就會被判斷、被刑罰抓住。」這種負面言語不僅幫助不了別人,還會產生副作用。大半人聽到批評論斷的負面言語,心就失去喜樂,若不謹慎,還會引出惡心。我們的言語會決定人生際遇,我們若愛說負面話,也會催化別人的惡心。
以利戶似乎沒有說錯,但是安慰不了約伯。求神幫助我們,如果有什麼話讓人聽了不舒服,還是寧願不說吧,因為聖經教導我們要說造就人的好話。主耶穌也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 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參馬太7:1-2)選擇不說,也是另一種形式上的「說」,若我們還說負面話,自然引出惡的效果,我們的心也會被惡抓住。親愛的基督徒啊,「惡來惡去」,是不合神心意的行為哪!讓我們用正面言語來處理每一天會遇到的人或事,要記得,每一天生活都是屬靈爭戰,不可不慎啊!
法國前總統戈達,是一位幽默、聰明之人。有一回他接受記者訪問時,一位法國女士問道:「請問,我們法國女人比其他國家女人迷人嗎?」他回答:「當然囉!我們法國女人比全世界的女人都迷人。因為巴黎女人20歲就美得像朵玫瑰;30歲美得像一首情歌;40歲就完美成熟了。」有人繼續問道:「那40歲以後呢?」戈達說:「巴黎女人不論她幾歲,看起來從來不超過40歲。」當然,為了選票,甚麼話都可能說,但戈達提醒我們,即或言語不需要過度包裝,言語仍然需要積極、正面。信徒啊,讓我們說造就人的好話吧,拒絕那有如「逆向行駛」的負面言語和惡心。
二、負面情緒有如逆向行駛——觸動惡行
「不可容忿怒觸動你,使你不服責罰;也不可因贖價大就偏行。」(伯36:18)
以利戶突然爆發的情緒,使他無法忍耐而不發言,從32章講到37章(絲毫不輸約伯三友,直到38章上帝出面說話。)以利戶教訓約伯時,也順便教訓了約伯三友,但看得出來,大家都靜默無語,沒有一個人開心受教。以利戶敢於「以幼博老」,他對約伯說:「你不可讓忿怒觸動你,使你不服氣,好漢做事好漢當,事情做錯了,就要接受責罰,不能因為所付代價大就不肯面對、也不能偏行己路。」話說得沒錯,只是約伯與三友從此靜默無語。情緒話,只會讓人更加拒絕,甚至觸動惡行。
當人一憤怒,很容易就表現在臉上;憤怒也會帶出責備與刑罰(或報復),憤怒是負面情緒,負面情緒又觸動惡行,讓人不服責罰、偏行己路,由內到外(由內心思維到外在行動),不健康心靈活動當然帶出不健康行為,人憤怒到極點,必然引動負面言語,脫序行為就自然發生了。一次生氣你還可以理解、兩次、三次就得好好思想,但若常常生氣,這就可就是咒詛了。咒詛可能因環境影響、也可能來自遺傳,奉主名砍斷這些咒詛,勿容讓憤怒及憤怒言語經常在我們生命中出現,因為這樣要付上極高代價,殺傷力也很大。
負面言語、負面情緒都是「逆向行駛」,不會帶來好效果。所幸約伯生命夠老練,雖慘遭年輕人無禮打臉(修理),約伯只選擇靜默。無論人生碰到何種委屈、困境、難處、挫折、失敗,讓我們彼此鼓勵,讓約伯生命典範,也在我們身上活出來。近三年痛苦歲月,讓我學會了「不說、不講」;「不爭、不搶」。你說這樣會不會太消極,不,這是生命成熟必學功課,苦難會讓你活出更深邃的生命氣質,等到神出手(現)了,就必然顯出公義。
在觀察一下神怎怎麼做,祂根本不理會以利戶的情緒發言,他直接對約伯說話:「那時,耶和華從旋風中回答約伯……。」(參伯38:1)神讓約伯親眼看見祂自己。人生,要爭永遠爭不完,當你選擇放下時,你是選擇面對神,讓神做主。因為祂教導我們:「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參羅12:19)這世界難有公平、公義,只有在神裡面有公平、公義。求神幫助我們,脫離負面言語、負面情緒,勿讓他人觸動我們的惡行。
百分之八十罹病者,都與情緒關係密切,當人生遭遇極大壓力時,身體就會反應出狀況。有人研究癌症患者發現,罹患癌症前五年,幾乎都有重大事件發生,這些事件會改變、重創人生。人生中百分之七十五的意外,都與我們心理、情緒相關,若我們發生意外,請先自我檢視,不要立刻抱怨、開罵、怪東怪西,任何事情,定然事出有因,心理狀況如何?情緒狀態好嗎?不單看外在現象,更讓我們懂得如何調整我們的內在與情緒。
情緒本是中性,端看當世人如何自我調整、掌握。想一想,耶穌有沒有負面情緒?耶穌在聖殿中生氣(發義怒),顯明父神的憤怒。耶穌也厭惡法利賽人之義,祂曾說:「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好像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裡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參太23:27)」耶穌顯出天父的不滿。耶穌在客西馬尼園時,汗珠大如血點,卻勇敢承接苦杯,同時表現出內心傷痛與無畏。忿怒、厭力、憂傷、孤單都是負面情緒,讓我們學習用愛、喜樂、相信、憐憫……等,正面情緒來取代。服事神、牧養羊群,善用正面情緒來面對,長久下來,會看到人生命改變,內心就會更加喜樂,正向循環過程對我們會產生很大益處。
情緒,應該要有保存期限,不要積存太久,免得發酵而產生臭(異)味。負面情緒有如久放的美食,食之無味卻棄之可惜。當你選擇正面,情緒調整就會快速,這樣就可以更被神使用。當我們面對危機或壓力時,你是用行動來解決問題,還是先調整情緒?我想後者應當是優先順序。勿讓負面情緒來觸動惡行,立刻禱告,轉臉向神,帶著信心看見烏雲之後的陽光,當你相信之時,你就會更有自信,更能產生好EQ。讓我們選擇正面情緒,拒絕那有如「逆向行駛」的負面情緒和惡行。
三、負面行為有如逆向行駛——結出惡果
「你要謹慎,不可重看罪孽,因你選擇罪孽過於選擇苦難。」(伯36:21)
以利戶早就已經做出判斷了,他雖年輕,卻老氣橫秋地教導約伯:「老兄,別轉向罪孽而不面對苦難。」除了撒旦,誰能(有權)判斷人、控告人呢?這是一場屬靈爭戰,遠遠超過人的範疇。有些人重看(注重)罪孽,不面對問題卻轉向罪惡而無法自拔,這種快樂並不長久。專注(或轉向)罪孽,會結出更多惡果,內心苦毒、埋怨加增,更是被罪孽、刑罰抓住。世界與世人不是由我們去審判、論斷,人生也是由神定奪,不需藉由屬人的成敗、屬人的對與錯來肯定自己。讓我們轉向神而非轉向罪孽,因為負面行為會結出惡果。智者如你,要從苦難中結出勝利果實。
一位為父者跑去鄰居家中告狀說:「你兒子打傷我兒子了,你來評評理。」父親二話不說,立刻掄起掃把痛扁兒子,一邊責打、一邊怒罵說:「我打死你,這麼小就會打人。」兒子痛哭連聲求饒說:「不敢了,不敢了,我以後不敢再打人了。等我長大以後,當了爸爸時再打!」錯誤行為模式,會深深烙印在孩子心靈之中,負面行為終究會結出惡果。
一位啣著金湯匙長大的富二代買了跑車,一上路就超速。當女警開單取締,富二代自恃背景不凡,不耐煩地說道:「你知道我爸爸是誰嗎?」女警看看他,不疾不徐地回答說:「很抱歉,這個我就幫不上忙了,你有沒有試試看,去問問你媽媽?!」父母錯誤縱容,兒女自然會轄制他人,富二代錯誤(負面)行為,自然生出惡果,終究得負上代價。親愛的好朋友,讓我們選擇正面行為,拒絕那有如「逆向行駛」的負面行為和惡果。
負面言語會催化惡心,負面情緒會觸動惡行,負面行為會結出惡果,逆向行駛,總是滿載著殺傷力!求神幫助我們,在我們的生命中挪開所有負面言語、負面情緒、負面行為,遠離所有惡心、惡行和惡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