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6台北新榮耀堂主日信息 朱台深牧師
【有〝向來〞才會有〝未來〞】
上週一條新聞、一張敘利亞難童陳屍海灘照片,震動世人的心。歐洲國家,嚴峻拒絕有之、伸出援手有之、有的被迫改變難民政策有之、當然還有自顧不暇或袖手旁觀者,最奇怪者,為身處事件周遭波灣國家卻是一個難民也不收容。
台灣也許不是敘利亞難民選項,但若有能力或機會,我們會做出什麼選擇呢?(透過台灣世界展望會,也許能有間接性幫助呢。)
親愛的,你幸福嗎?你有多幸福呢?有人說:「與自己家人同心做一件事情,那是幸福。」有人說:「能吃、能喝、能睡就是幸福。」有人說:「父母健在,很幸福。」有人說:「我還有工作,很幸福。」
有人說:「父母吵架也是幸福,表示他們還建在。」老奶奶說:「現在還有力氣可以出門探訪,真是幸福。」我想,如果可以在講台講到陣亡,那也是幸福吧。
女兒在紐約州立大學攻讀博士,每週又在學校兼職上兩天班,學校提供教職員孩子上幼兒園,很早就問「樂樂」想不想上學?孫子興奮等待了幾週,第一個天上課天就迫不及待地背著小書包,一早坐在門口階梯上,等媽媽從車庫開車出來帶他上學(那可愛模樣實在很有療癒效果)。你說這個孩子幸不幸福呢?(非常幸福!眾答。)那麼,是不是每個孩子理當這樣幸福呢?
在海難中喪生不只三歲小孩Aylan Kurdi,五歲哥哥及媽媽都在這場悲劇中喪生,兩位快樂小孩都是父母心頭肉,為了尋求更好機會與環境(家族裡面有十一個人被伊斯蘭國ISIS殺害),全家坐上難民船,想從敘利亞逃到土耳其,再轉道歐洲。無奈海上風浪太大,船長棄船逃跑,父親一手掌舵,一手拉著太太、小孩,直到船翻、妻兒溺死,只剩爸爸Abdullah Kurdi獨活。
Aylan臨死之前哀求父親:「Daddy, please don't die. 爸爸,不要死。」聽起來真叫人鼻酸,俯臥沙灘的畫面,被重製安睡於小孩床,正如眾聖徒所信,不是「死了」、而是「睡了」。如今Abdullah帶著家人遺體返回敘利亞安葬,失去了家人,他說:「只想在墳前守著家人,再也不逃了!」家人,永遠是真正幸福所在。
Abdullah面臨無力承擔的家庭悲劇,追根究底還是個國家悲劇。敘利亞內戰前有2,200萬人口(與台灣相當),現今400萬流亡海外、760萬人流離失所,換句話說,內戰造成全國一半人口都在流浪,躲的躲、逃的逃;吃不好,也睡不好,有人無家可歸,更甚者,則早已家破人亡了。你可以想像嗎?一個家庭有一半人口在流浪,全國百姓之中,二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流離失所,這根本就是折磨!
Aylan之死,改變了歐洲國家難民政策。德國總理梅克爾前兩天宣布,計畫接收80萬難民,法國也隨之跟進,英國在難民政策上則一直很保留,事件發生前只接受了216位難民移民英國(我那幸運的敘利亞同學Lamaa竟然是其中之一?!)敘利亞內戰時,她逃出國門,數度因想念家人欲回返家園,開始時,父母說:「我們還好,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