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2榮耀DIY分享~愛的史詩
哥林多前書13:4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7-8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那天接到女兒的電話,說,她們全家明年過舊曆年時會回台灣,
我和牧師就想說,上次他們回來,我們在地上鋪床,讓小孫子睡,旁邊用枕頭圍著,結果不到一歲的他,爬過了枕頭山,到房間的各處遊玩。
於是我們就上網買了一張四圍有欄杆的兒童床,昨天早上視訊時,我們就放給小孫子看他的新床,結果小孫子看到就一直搖頭哭了,
女兒女婿哈哈大笑說,他看到床就搖頭,因為他不要睡覺,他還要玩。
四歲的大孫子也急著展示他上學的新書包,之前他的圖片都是汽車、這會兒,已經都變成大鯊魚了,連手臂上的貼圖都是!!
昨天晚上,接到媽媽的電話,九十歲的她要我提醒,下次去陪她吃飯時,問一下她還有什麼菜沒拿出來,原來,媽媽前一晚就做了一道菜放在冰箱預留著。
我立刻回,沒問題,有時候我也會忘東忘西的,下次去我一定會提醒妳,然後我們就哈哈大笑。
掛上電話,心中很有感觸,我有一歲的孫子、九十歲的母親,他們差89歲,彷彿一個世紀,然而日日充滿愛、溫馨與趣味,感謝神!基督是我家之主!!
愛,從來不是與生俱來,我們可以學,想到母親九十歲,真的是要把握住流逝的光陰。
《愛》的體現,是不需要任何語言,而是由內而外的流露。當然,每個人活著,都會歷經生老病死,以及凝視他人的生老病死。
也會在人生旅程中,面對新生命的喜悅、經歷失去摯愛的悲痛、也有機會陪伴他人走最後一段路的時刻。
在愛的真諦中,「忍耐」出現兩次,很有趣,第一句「愛是恆久忍耐」,最後一句「凡事忍耐」,顯示出「彼此忍耐」是現代人很需要學習的功課。
有些人把「忍耐」、「包容」解讀的很負面,好像是因為對方不好,所以要委屈求全。
但愛的真諦是在「忍耐」之後,提到的是「恩慈」,意思是指出,愛需要有主動付出的行動,而不是光靠感覺或感受。
恩慈使忍耐帶出正面功效。恩慈是一種在日常生活中彼此對待方式,學習用對的態度相處,需要雙方願意付出忍耐的代價,才能看見彼此的恩慈,最後才能享有真正的愛。
親愛的,讓我們用一生的時間,以愛來創造生命的史詩喔!
今日請讀經: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
今日請背誦: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林前1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