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2榮耀DIY分享~不當單獨老人
詩篇34:12-13若有人喜好存活,愛慕長壽,得享美福,就要禁止舌頭不出惡言,嘴唇不說詭詐的話。
福、祿、壽、喜,乃為世人所追求的四大福氣,這是聖經的應許,但這是有條件的。就要禁止舌頭不出惡言,嘴唇不說詭詐的話。
可見單是長壽是不夠的,要有與生命滿足感與相關的人品修養,才可以活得快樂,而信仰的落實是這重要的相關生活元素,
美國心理學家馬丁沙利文倡導的正向心理學 (Positive Psychology) 的論點!他曾指出:「世界上任何科技,都不能取代正面的態度!」
上個世紀人類的平均壽命增加30年,這可說是人類五千年歷史最大進步。台灣國發會推估2016年,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將超過14歲以下幼年人口,到2060年將達到四倍。
造成台灣人老化速度飛快有二,台灣醫療水準高,老人越活越長,更關鍵的是台灣人不生。
讓我們做好3件事,幫助自己也幫助父母不當單獨老人
日本聖加路醫院精神科醫師保阪隆稱50歲為「老後的入口」,50歲的修養決定老後是幸福或不幸的老人。
40歲因眩暈症離職《後40歲樂活人生計畫》作者藤原提醒45∼55歲者,從狹窄「組織人生」轉換「家族人生」,因後半生要和家人一起面對,不要勞碌半生發現家庭婚姻已崩潰。
一、向上用健康的方式照顧父母
中山大學醫學暨社工助理教授郭慈安建議,照顧者要設定自己底線,硬撐無法熬過照顧的辛苦,被照顧者也無法得到照顧品質,所以要適時求援、並盡可能維持原本的社交與活動。
二、向下放手讓子女飛
照顧的另一頭,就是面對羽翼漸豐的子女。懂得放手,是50歲父母的功課。讓自己保持幽默、運動、飲食正常、健康社交滿滿活力,「把自己過好,就是對子女最好的愛,」
三、平行交不同年齡層的朋友
孤獨對健康的損傷如同吸菸。美國密西根大學心理系曾追蹤100名退休族4年後生活,其中感到滿意的是平均有16名可以依賴的朋友或熟人;不滿意的則只有不到10名朋友。
昨晚為一位姊妹做完醫治禱告,已經晚上九點多,她還要趕回父親家,她上下班原本十分鐘,現在為了照顧八十多歲獨居父親,每天上下班需三個多小時,她盼望能以信仰帶領父親。
親愛的,健康教會生活和情感支援,左右退休快樂與否重要因素。即使單身,但有很多親近朋友、家人,可以擴大生活圈,享受精彩老年生活。
曾聽過一位探訪長者義工分享:「到老人院探訪五年,從不知要如何打開信仰話題,到引導他們信主後生活變得有方向、開懷及寬恕、關懷他人,自己也因此生活得開心及有方向!」
今日請讀經:詩篇三十四篇
今日請背誦:你要認識神,就得平安,福氣也必臨到你。(約伯記22章21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