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標題圖示 靈修分享-2017/11/07榮耀DIY分享~宣教士的血
有相關圖片檔

2017/11/07榮耀DIY分享~宣教士的血

希伯來書12:1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



好開心,上週蘇格蘭同學Anne來台灣拜訪我們,她是我們在英國一起學習的同學,



我只知道他的丈夫家族中有許多來華的宣教士,等到她來到台灣,我才知道,這個家族與華人關係是密不可分的。



原來Anne的先生名字叫做Robert Morrison,當初取這個名字為的是紀念曾祖父,而這位曾祖父就是200年前,第一位從西方來華的英國傳教士「羅伯特·馬禮遜」。



為了更了解她的先祖,我就積極的查詢研究了一番,深深受到感動與震撼



基督教在中國的宣教工作,始于羅伯特·馬禮遜(RobertMorrison)。當十九世紀初,滿清政府閉關自守,馬禮遜歷盡艱苦,打開中國福音的門戶,



羅伯特·馬禮遜(Robert Morrison1782-1834),是英格蘭出生的蘇格蘭傳教士。



清嘉慶十二年(1807)受倫敦傳道會派遣來華傳教,他在華25年,在許多方面都有首創之功。



他編輯出版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英漢字典《華英字典》。他第一個把《聖經》譯成中文,以自己的醫學知識在澳門開辦第一個中西醫合作診所。他展開基督新教在中國宣教歷史。



當年,1804年已修讀神學兩年的馬禮遜年22歲,加入英國海外傳教組織倫敦傳道會(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簡稱倫敦會),並被派往中國傳教。



他在回憶路上寫到:「求上帝將我置於困難最多和從人類眼光中看來最難成功之佈道區域中」。



這一申請被接受後,倫敦會還聘請旅居英國的中國人楊三德教授馬禮遜中文。他又學習一些天文及醫學知識,期望與利瑪竇採取一樣方式,以傳授西方科技的人才進入中國。



這一週Anne跟著我們生活,不僅跟台北堂的肢體相聚,我們也帶著她拜訪中壢堂,之後又帶她旅遊日月潭、阿里山,



最後,陪我們到高雄鳳山分堂,舉辦「遇見神營會」,看到許多弟兄姊妹認真聚會,努力的面對自己的生命,深深受到感動



親愛的,這次帶著Anne度過一週,才發現台灣處處都有宣教士留下來的足跡,是的「殉道者的血是教會的種子。」他們愛裡無懼,走遍各城各鄉,獻身海內外各處需要福音的人,

有相關圖片檔
圖片-23275762_2044806875805823_9097982798544064099_o.jpg

最後修改日期:2020/7/31 上午 10: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