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4《在失敗後,選擇不敗(二)
亞伯拉罕的典範In failure, chose to stand strong(二)Abraham's model》
從八十六歲等到一百歲,這得經過多少次疑惑?而後,一次次地選擇相信;十四年中,得歷經多少回盤算?然後,一回回地選擇放下。這不算短的熬練歲月,塑造了亞伯拉罕成為屬靈者,直等到生活穩定了、財富加增了、家庭問題解決了,還得經過一次「完全奉獻」的信心大考驗,方能立於不敗之地、才能榮耀出征。
在人看為不可能的情況下,神讓亞伯拉罕得了唯一後嗣,獨子長大後還未娶妻,就決定索回以撒的命。
這次亞伯拉罕已經不再一樣,既沒把神的「不合理要求」當作玩笑、也未與尚帶血氣之妻撒拉商量,「神要甚麼,就給甚麼!神說甚麼,就聽甚麼!」要命給命、要兒子給兒子,完全不給自己留餘地、完全不給撒但留地步,他已不再用老方法、不再走人的老路。終於,在神國歷史中,出現了一位「信心之父」,讓人聽見千古絕唱、看見千秋典範。
亞伯拉罕是在近百?犯大錯後,才慢慢成為有信心的屬靈人,等到一百三十餘?獻上一百歲所生獨生愛子以撒,已經熬煉出堅不可摧的信心,信心不是廉價商品,總是必須繳些學費。犯了錯就改錯、犯了罪就認罪,亞伯拉罕是「化咒詛為祝福」的好榜樣。
錯誤,是成長的必經歷程,不犯錯者也可能是「無夢者」、「無為者」。神也允許亞伯拉罕犯錯、失敗,但祂更深的心意是:「讓人在犯錯中悔改、在失敗中面對、在患難中成熟。」亞伯拉罕絕對是「聖人」,但絕對不是「完人」,正如你我,都是「因信稱義」,非因「行為稱義」(參創世記十五章6節),他在犯錯後,選擇行事為人完全,在失敗之後,選擇不再失敗。
摘自《不再錯過——悔改啟示錄》朱台深 著 (“聖徒”也是“剩徒”)
Excerpt from "Never get lost again--A Revelation of Repentance" By Jigsawman C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