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以下這則新聞寄給朋友
家庭結構亮紅燈 牧者籲把愛帶回家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及內政部最新統計,台灣去年(民國99年)的離婚率攀升至6.9%、適婚年齡(25~34歲)的有偶率僅有34.24%,總生育率僅有0.91,而兒童受虐及婚姻暴力的比例卻是逐年攀升,原本該是「避風港」的家庭,面臨「不婚、不生、不養、不教及沒盼望」的四不一沒有的危機。
多位長期關心婚姻與家庭議題的牧者及學者,在推動515全台義走的活動中表示,當前的家庭及婚姻亂象,皆是因為「守約」、「守貞」、「守分」及「守承」四個建立幸福家庭的核心價值失落所造成,教會要幫助弟兄姊妹建立「基督化家庭」,勇敢向社會發聲作見證,鼓勵更多人把「愛」帶回家活出來堵住破口。
彼此忠誠委身
台灣幸福家庭推動聯盟總召集人楊寧亞牧師表示,他20多年前看到台灣的離婚率及青少年犯罪有增長的情形,而今台灣的「少子化」及「離婚率」,更成為世界各國的「前段班」,他深刻地領受到,神要幫助更多家庭因著主愛建立「平安的窩」,與神、家庭成員及外在環境都建立和諧的關係。
教會扮演家庭保固系統
楊寧亞引用馬太福音十九章4-6節、以弗所書五章 21-25等經文說明在經營家庭關係中「守約」及「守份」的重要。他說,家庭每個成員都要恰如其分作好自己的「角色」,像丈夫要用捨己的愛扛起責任來帶領家庭向前、妻子要協助他同心經營家庭,孩子則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效法上帝無條件的愛彼此接納、成全。
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黃迺毓則認為,「幸福家庭」是基本人權。每個成員都應該扮演「保護者」的角色,不僅要減少痛苦,更要增加快樂。
她強調,經營家庭需要學習,裝備及經驗分享,滿足每個階段不同的需求,同在主的愛裏「有家有希望」。
愛鄰協會秘書長葉嶺楠牧師表示,很多基督徒是成年,甚至是結婚以後才信主,對於兩性、婚姻及家庭等議題,仍會面臨很多的挑戰及試探,透過教會的「保固」系統,能夠幫助夫妻共度信心難關。
台北市教會聯合會理事長朱台深牧師則說,根據他的觀察,很多家庭關係緊張,甚至瀕臨破碎,原因是不給對方冷靜的「空間」與「機會」,往往一衝突就要求對方「攤牌」,完全沒有轉圜的餘地。
朱台深說,最近他就輔導一個婚姻破碎的婦女。過去她和先生為了生活細節衝突了8年,花大錢去上心靈輔導及婚姻諮商的課程,卻讓先生對她的財務管理更為不滿。後來,這個姊妹來到教會,對於家庭的觀念整個翻轉過來,將在復活節受洗,先生看到她的改變,也打算「再把她娶回家」。
嘉義聯禱會主席林洽松牧師指出,接納來自於深刻的認識,像很多夫妻的個性及行事作風都不同,知道彼此的差異性所在,就能夠彼此欣賞與包容。
">
您的姓名
您的Email
朋友姓名
朋友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