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03◎在錯誤中作出正確抉擇(二)
Making right choices in the midst of errors
在英國那年,負面、灰色思想充斥腦袋,想死,不敢死;想活,活不下去。每天面臨崩潰邊緣,一個「受創者」——顯然無力掙脫困境。你的心讓冰雪給凍結了,任何壞消息傳來,就像「蝴蝶效應」般,一點點風吹草動,都會叫你膽戰心驚,宛如驚弓之鳥,無力再起。
你明白了人性、友誼中的某些「本質」,棄絕深深地抓住了你。你失落了所有自尊,於是想採取自我防衛機制,變成一塊岩石,一座孤島,築好城堡、又建起圍牆,孤立自己也拒絕別人,再也不信任他人。你懊惱曾經做過的事,更不再相信世上有愛,你哀哭呻吟、折磨自己,心想:「如果當時這樣、如果當時那樣,就不會變成這樣!」
你試圖從別人的話語尋找安慰與鼓勵,但又害怕聽見真相,最好是作個避世宅男算了;或想,世上根本沒有我最好,變作岩石,變座孤島吧!你就再也不會哭泣、痛苦了。
Paul Simon選擇自我放逐,接受撒但控告,這不是天下第一人,同是天涯淪落人都會有一樣心境,只是深度不同而已。約伯落難、絕望之時,也曾咒詛自己:「我為甚麼不一離母胎就死去?我為甚麼不一出母腹就斷氣?」(參約伯記三章11節)。
而從英國文學家John Donne所寫文章「Meditation XVII默想十七」,你看到另一種心情:
「All mankind is of one author, and is one volume; when one man dies, one chapter is not torn out of the book, but translated into a better language; and every chapter must be so translated... As therefore the bell that rings to a sermon, calls not upon the preacher only, but upon the congregation to come: so this bell calls us all: but how much more me, who am brought so near the door by this sickness.... No man is an island, entire of itself... any man's death diminishes me, because I am involved in mankind; and therefore never send to know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it tolls for thee.
全人類源自於一位作者,是一本書卷,當一個人死亡時,不是撕裂一章的書本,而是翻譯成一種更好的語言;而且每一個篇章都必須被翻譯……,因此,當講道的鐘聲響起,不是只有呼召傳講而已,而是在會眾聚集時,這鐘聲呼召我們,包括我及所有人,我們多麼靠近病弱之門……。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能夠自成一體……任何人的死亡都會使我失落一些,因為我參與在全人類之中,所以我從來不知道喪鐘為誰而鳴?它也可能為你而響起。」
「絕望」,是撒但擄掠人的伎倆,每個人都不應該是個孤島,就算面臨死亡或絕望,那都不是完結篇,那只是等待開啟的新頁,每一個人的死亡或絕望,都關係著全人類,而創造全人類的神,早就知道人的軟弱、有限。因此,當絕望臨到時,記得還有一位天父,祂管教,但祂饒恕;祂處罰,但祂疼愛,如果現在重作選擇,不要再錯過,要在錯誤中作出正確抉擇。
摘自《不再錯過——悔改啟示錄》朱台深 著 (重建者的心靈告白)
Excerpt from "Never get lost again--A Revelation of Repentance" By Jigsawman C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