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標題圖示 -為愛守約平面座談會 與您分享經營幸福家庭的秘訣

為愛守約平面座談會 與您分享經營幸福家庭的秘訣

杜明翰 (台灣世界展望會 會長)

杜明翰會長於座談會開場時表示,社會裡最基本單元是「家庭」,家庭幸福是培育社會人才最重要的基礎。面對社會婚姻與家庭的急速變遷,台灣眾教會自二○○九年起舉辦「活力台灣 幸福家庭 快樂義走」活動,呼籲社會大眾重視家庭價值與兒童人權。

今年,主辦單位台灣幸福家庭聯盟更以「守約」為幸福家庭主題,透過遵守夫妻雙方、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約定,維繫家人彼此之間的信任感;除了義走活動外,主辦單位特別邀請專家學者參與座談,討論現今社會家庭問題,並提出解決辦法。
 
林木筆:為愛守約 為家庭注入盼望(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林木筆副教授指出,社會環境變遷造成核心家庭低於半數,民國九十四年統計單親家庭占百分之八點六、隔代家庭占百分之一點三,代表了每十個家庭就有一個是單親或隔代家庭。近年來繼親家庭快速成長,有百分之十六的婚姻是由另一家庭演變來。

數字背後代表的意義為貧窮兒少化,家庭生活照護面臨挑戰,養不起兒女、養育困難,意外相對增多,尤其由老照顧少的家庭更嚴重。類似困境在偏鄉社區不斷產生,不只養不起,更是教不來,父母非常忙碌,沒時間照顧子女,部落的母親無法扮演傳統母親角色,為了生計忙碌,孩子交由年老者照顧,母親到鄰近城鎮或都市謀生。由於這樣的家庭中,父母的教育相對偏低,親子教育薄弱,子女學業成就也可能因此低落,生活及情緒上更面臨極大的考驗。弱勢家庭長大的孩子,情緒上悲傷失落,無法管控自我怒氣,容易有偏差行為,甚至淪為情緒障礙,行為偏差的高風險群體。
 
在傳統家庭照顧功能逐漸消失的今日,人們如何面對困難?林木筆談到,他在教會與社區服務時,於婚姻家庭成長營接觸到的高中與大學生表示,原本最親密的避風港再也不親密,被抱怨、爭吵、嘮叨聲取代,責備打罵聲聲傷人。放學回家最常接觸身體的不再是父母的擁抱,甚至有個孩子說最常接觸他的是酒瓶,在負面情緒影響下的父母依賴藥品與酒精逃避,造成子女的傷害。

此外,不論家庭型態如何,台灣社會期待,要求每個孩子多樣才藝,都要上台大。其實家長是愛孩子,用社會標準來要求孩子,但用唯一的一把尺來衡量小孩,常造成孩子疲累不堪。台灣高中數學能力在全球是數一數二,自信心卻是倒數第三,反映出孩子的挫折感。健康社會必需植基於成長學習的家庭,期待藉由如同主辦單位所舉辦的義走行動,能喚起台灣更多人願意學習如何愛家的心,為台灣沒有希望的家庭注入盼望。
 
黃迺毓:互相學習 是創造美好婚姻的關鍵(臺灣家庭生活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家庭的價值,在於家庭成員如何看待婚姻及家庭。從廝守、固守到棄守,是許多失敗婚姻的寫照,現代人常常把離婚掛在嘴邊,就是不看重婚姻,或者在婚姻中缺少互相學習的機會,加上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婦女就業比例增加、科技進步等因素,使得夫妻相處的時間更少、距離更疏遠,但是人類無法回到過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物質缺乏的農業社會,因此現代社會的家庭與婚姻中,互相學習就更顯重要。
 
黃迺毓教授說,美好的家庭類型,是所謂的「學習型家庭」,不管是幾代同堂、無論組成如何,夫妻間、父母子女間都需要互相學習。學習的管道很多,尋求有經驗的人固然很好,但是還不夠,專業觀念的培養還是必要的。
 
現在針對於家庭觀念的培養與家庭關係的建立,政府於民國九十三年通過《家庭教育法》,黃迺毓教授認為該法已經十年,應該有所檢討與修正;民間則有許多推動家庭教育的相關機構,如愛家基金會的親密之旅、愛盟基金會的青年安心成家專案、親子天下雜誌,及此次主辦單位呼籲民眾參與的「活力台灣 幸福家庭 快樂義走」等。
 
黃教授對於夫妻的相處下了兩個標語:「幸福不是靠運氣,是靠學習」、「婚前要預備、婚後要經營」,婚前給予適當教育的預防,比婚姻已經出現問題後再來補教更為重要。
 
楊寧亞:教會成為幸福家庭教育中心(台灣幸福家庭聯盟總召集人)

楊寧亞牧師認為,牧師就是教師,牧師以學術專業做為基礎,揮灑熱忱,讓「教會」發揮一「教」就「會」的功能。他說,「我們不在教室與書本裡空談,而是實戰面對每個背後有悲慘經歷的人。」
 
楊寧亞牧師舉出輔導案例,「妻子對婚姻深陷絕望,丈夫早早認知到婚姻本身就是缺陷,用不理不睬、不改變的態度面對妻子的怨懟,光鮮表象的家庭隱藏腐敗與絕望。有一回妻子跟朋友到教會,聽見詩歌的剎那,不住淚流滿面,在牧師協助下,決心回到真正的家。不久後,丈夫也因妻子的改變而受洗,夫妻信主後的一次吵架結束,丈夫選擇不同於過往消極沈默,竟然跪下禱告,張開眼的剎那,他看見滿地聖潔月光,當下決定要用耶穌捨己的愛來對待妻子。妻子感覺到神在改變丈夫,神把兩條平行線調到相同頻率,在耶穌的愛裡,家庭不再是地獄而是天堂,原本缺陷的婚姻漸漸變成圓滿。」
 
在親子教養上,養得起就教得來嗎?養得起關係就會好嗎?楊寧亞牧師談及,無論知識高低、富貴貧賤,男女老少皆可到教會尋求婚姻協助,他認為婚姻最大問題是自私、自大、自益,牧師重要的任務在幫助人從自我意識轉變成願意奉獻。
 
教會過去很重視透過協談輔導來施工補救,很費力但不一定成功。楊寧亞牧師在北美接受婚姻輔導訓練時,接觸到八○年代新思潮,即重視教育預防工作。因此台北真理堂除了治療輔導諮商外,還開設婚姻教育課程,進而落實人格教育,幫助準夫妻能學習做成熟的人,成熟人進到婚姻,會用成熟的態度面對問題,變成學習型家庭。
 
楊寧亞牧師說教會不斷傳遞正確價值觀,教導人際關係互動,提供很多幫助人的機會,讓大眾學習如何做人,如何經營家庭。他深切體認到教育對婚姻的重要,鼓勵新人們多利用教會資源來學習建立美好的家庭。
 
朱台深:堅守信約 家庭關係自然美滿(榮耀堂主任牧師)

現代社會少子化現象普遍,且家庭關係疏離,國外有調查指出,百分之四十的孩子在睡覺時,父親不在家。聯合國指出,二十一世紀全球最嚴重的問題,並非經濟、政治、戰爭或環保問題,而是家庭破碎所造成的社會問題。

然而朱台深牧師相信,宗教力量在解決家庭問題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根據美國智庫在一九八二年的調查,在二千名少年犯中,有百分之九十五為無神論者;一九八四年調查,在離婚夫妻的案例中,信耶穌及不信耶穌的比例為一比二十;’在周末常去教會的人中,每二百對夫妻僅有一對離婚;家庭裡有宗教活動,如禱告、唱詩歌、參加教會及主日學,每二千對夫妻僅有一對離婚,這樣的數據對於神職工作者的鼓舞非常大,顯示擁有宗教信仰,的確對於處理婚姻關係有很大的幫助。
 
朱台深牧師以自身舉例,他出身在一個暴力家庭,父母的相處常常是從碎碎念開始,轉變成大聲溝通,也就是吵架,最後甚至暴力相向,這樣吵吵鬧鬧到了老年。在暴力家庭中的孩子,如果沒有外界力量的引導,是無法從暴力的陰影中釋放出來的,朱台深牧師本身也是在進入神學院,當了牧師後,才體會了愛與信仰的力量,這個力量讓他的家成為「家抱」的家庭,每天他都要和妻子抱一抱。

聖經瑪拉基書中說到,「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如果我們能夠「對上帝不背約、對夫妻不毀約、對親子不失約」,守住對彼此的信約,家庭關係自然能夠和睦融洽。
 
徐光宇:夫妻相處幸福之道在互相依賴(統一星巴克總經理)

徐光宇總經理認為自己很幸福,他說,「從兒時的依賴生活走向獨立自主,步入婚姻後又回到互相依賴。」他從小在教會大家庭裡成長,小時候愛看父母的結婚照,想像長大後也要一樣幸福,如今實現童年夢想,也要把幸福傳給子女。
 
他指出婚後原本要離家組成新家庭,卻又回到父母家三代同堂,彼此因為依賴而幸福。「我們三代會自然分工,我爸會自動洗全家人的衣服,媽媽很愛小孩,自然帶我們的小孩,妻子下班後把重心放在家裡,是全家的領導,我放心拼事業,出差前只要嘴巴一動,妻子就準備好行李,所以我也非常聽話,她一下口令,我馬上一個動作,像倒垃圾、掃廁所。感謝妻子表現了家的領導者風範,展現出家庭的良好績效。」
 
在現代忙碌的社會中,有三成三的親子每天談話不足五分鐘,百分之三十二的父親因為工時長而少與子女傾談。甚至不少父母因為家的不圓滿,寧願逃到辦公室自願加班,或下班後在外閒逛,拖到很晚才回家,家庭成員彼此不再依賴,幸福氛圍蕩然無存。

徐光宇談到,儘管工作再忙,也會把時間分給家人,他每周日一定帶全家上主日學,在教會裡傳承家庭幸福基因,彼此珍惜對家庭的立約,努力把美好遺傳下去。他說,「明年要慶祝婚姻第三十年,平時工作雖忙,但妻子住高雄,嫁到台北,二十九年來年除夕夜全家一定都會到高雄度過,我們小家庭又融入大家庭,現在好幾代同堂,一同做家庭禮拜。」
 
徐光宇表示,統一星巴克是合資公司,重視員工與家人關係,如同經營大家庭。期待未來星巴克能與教會合作,得到教會資源,讓星巴克成為幸福家庭的櫥窗,來到星巴克的夫妻都手牽手,帶著小孩,洋溢幸福笑容。

洪敬堯、洪榮良:信仰讓我們家庭圓滿(藝人) 

眾所周知,寶島歌王洪一峰有三名優秀的兒子,洪榮宏、洪敬堯與洪榮良,但卻較少人知道,洪一峰因為身處演藝環境,且投入音樂創作,疏忽於照顧家庭,導致與第一任妻子及四個孩子長年分離,本次座談會也請到洪一峰的兩位兒子洪敬堯及洪榮良現身說法,分享小時候因為與父親分離的辛酸經歷,及長大後如何透過基督信仰,而與父親重修舊好的故事。
 
洪一峰與第一任妻子離婚後,四個孩子被兩兩分隔開來,洪敬堯和姐姐分給媽媽,洪榮宏和弟弟洪榮良就跟著爸爸。洪敬堯小時候對父親沒有太多的印象,媽媽也因為沉重的家計負擔,及對父親的怨懟而心情不好,家裡的氣氛悲戚低迷,讓他對外也都不曾提起父親。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導致洪敬堯從小就相當自閉,雖然已嶄露了傳承自洪一峰的音樂天賦,但是也繼承了父親過於執著的個性,輕忽家庭的重要性,自傲、輸不起、得失心重,結婚以後,家庭、事業也都不順利。
 
直到後來母親信仰基督教,整個人豁然開朗,還主動聯絡父親,向他表示雖然洪一峰過去拋棄了家人,但是她願意用愛饒恕他的過去,而洪敬堯也因為信仰重新審視自己與妻子及家人的關係,洪敬堯說,一個人的事業如何成功,家庭都是最重要的基礎,他很感謝上帝讓他擁有健全快樂的家,讓他沒有後顧之憂。
 
描述洪一峰精彩人生的音樂傳記電影「阿爸」,導演正是他的三子洪榮良。洪榮良說,在基督面前,他既是破碎家庭的受害者,亦是幸福家庭的受益者。

洪一峰離婚時洪榮良只有七歲,雖然他與大哥洪榮宏跟著爸爸,但是洪一峰因為醉心音樂事業與忙於登台表演,只能將他放在別人家中寄養,他小時候常常夢見自己在走鋼索,下面卻是萬丈深淵,這樣的恐懼一直盤據在小榮良的心中,後來雖然還是回到媽媽的身邊,但是媽媽因為失婚,心中充滿苦毒,導致脾氣暴躁,四兄弟姐妹童年的生活可以說是膽戰心驚。
 
後來媽媽透過傳教士的介紹開始上教會,從詩歌與聖經中得到慰藉與幫助,開始用禱告代替生氣,想到既然基督說要愛自己的敵人,那麼有什麼深仇大恨是不能被原諒的呢?因此媽媽在得知洪一峰在表演後台昏倒時,就打了那一通改變他們整個家庭的重要電話。

洪榮良說,他進入教會後,有一天又夢見小時候那個走鋼索的場景,不同的是這次下面有一雙上帝的手托住,讓他不再害怕恐懼,因為即使跌下去,上帝仍會用父神的愛來拯救他。現在洪榮良擁有幸福的家庭,並且即將迎來第三個孩子,他相當感謝上天,讓他能夠在父親的晚年與他共享天倫之樂,也是信仰的力量,幫助他從小時候的灰暗,走向現在的彩色人生。心,幫助別人更幫助自己!



最後修改日期:2012/4/24 上午 10: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