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標題圖示 -台北榮耀堂朱台深牧會18年 述說七次遷堂「得地為業」恩典奇蹟見證
你們要先求神的國和的義
 
台北榮耀堂朱台深牧會18年
述說七次遷堂「得地為業」恩典奇蹟見證
 
「你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你的路徑都滴下脂油」,台北榮耀堂朱台深牧師,18年在神恩典帶領下,歷經七次遷堂,經歷「從無到有」的神蹟奇事;他持續推動台灣教會合一的努力,也蒙神保守結出美好果子。
  為了讓台北榮耀堂走在神道路的恩典故事,得能分享眾教會,本報特別訪問朱台深牧師,以下是訪問內容。
  記者問:您牧會18年中,您最難忘或感動的經歷是什麼? 
  朱台深答:以我個人來說,經歷了很多「死裏復活」的神蹟。在開拓教會的第一年,就發生溺水事件。在載浮載沉生死存亡之間,想到自己才牧會一年,就要死亡,心裏非常難過。 
 
走過死蔭的幽谷
  更讓我不安的是,正當自己危急之際,有一名不會斿泳的弟兄,冒死跳下水來救我,因為這名弟兄才剛受洗,我向上帝呼求「我死了沒有關係,但這個新生命不能死,因為他全家都要歸主」。禱告完,我就昏迷了。 
  感謝主!就在那危急關鍵的時刻,有一個釣魚的人,用釣魚竿分別勾起我們,當時我耳邊聽到有人說「趕快把他打醒!否則他會死掉」,我真的是被打的痛到醒。神在我危急的時候救了我。
  其次是自己因過度勞累,肝炎發作,幾度在生死關卡徘徊,神在關鍵時刻,再一次行神蹟,將我從鬼門關前救回,讓醫師都驚訝難以解釋。
  在牧會中最讓我難忘的是,在教會的努力未能獲得突破性進展,教會停滯看不到增長,在受挫灰心之餘,決定放棄當傳道人。
  那個過程中掙扎了好幾個月,那時自己做了一個決定,除非上帝再一次呼召,否則就重返職場。那時我離開教會與妻子回南部再到東部,開了幾百公里到了太平山,就在極度灰心失望的時候,上帝就差遣了一個三歲小女孩對我說話。
  她唱「大山可以挪開,小山可以遷移,但主的慈愛永不離開」,共唱了卅餘遍,唱得我淚流滿面,我哭著回教會,從此沒有再離開。
 
神透過三歲女孩重新呼召
  其他讓我感恩的是,自己出身「暴力家庭」,有很多觀念是扭曲的,結果神透過我的女兒,讓我學習父神無條件的愛;其次我與妻子的關係,也在神帶領改變下,兩人的互動從「一言九頂」(以前我說一句,妻子會頂回九句)到「一言無頂」(現在我說什麼,師母都O K)。
  感謝主!在榮耀堂18年中,每一次都看見主豐富的帶領,讓這個教會有故事,有神蹟奇事可以讓人傳揚。祂賜給教會令人感恩的體驗,真的經歷那流淚撒種到歡呼收割的過程。上帝真實地與人同在,向人說話。 
  問:您分享因牧會受挫,而離開教會。到底是什麼樣的重大挫折,讓您深感灰心,甚至還想脫離傳道人職份?  
  答:我大部份的挫折都來自弟兄姊妹,但大部份的鼓勵也是來自弟兄姊妹。教會在開拓的過程中,花了很多時間投資在人際關係的建立。希望把教會塑造成「家」的感覺,我投入非常多的情感,也因為這樣真實的情感,很多人就從教會建堂一直留到現在,但也有會友棄我們而去,甚至還論斷教會,造成教會傷害,對我是很大的打擊及挫折。
 
 
轉化已經開始 教會要迎向前
 
  
 
問:台北榮耀堂多次的遷堂,都有神美好帶領,在這當中請分享您個人的領受看見,未來榮耀堂的異象是什麼? 
  答:建堂是從神來的異象。主怎麼說,我怎麼信,也怎麼做。在七次遷堂、兩次購堂的過程中都有數算不完的神蹟與恩典。 
  我記得1991年第一篇講道的信息,就出自以賽亞書五十四章2節「要擴張你帳幕之地…」。開拓教會十八年來,神也透過以賽亞書六十章22節「至小的族要加增千倍;微弱的國必成為強盛。我耶和華要按定期速成這事」啟示我。  
  榮耀堂從一個人開始算,若達到1000人的規模,就是增長了千倍:若從我們一家三口來算,達到三千人的規模時,同樣是增長了千倍,我相信上帝會這樣做,不管祂是在我這一代,還是下一代成就。 
  我想分享的是,建堂是可抓住的應許。詩篇111篇6節啟示我們「他向百姓顯出大能作為,把外邦的地賜給他們為業」,此外,以賽亞書六十章21節中則教導我們「你的居民都成為義人,永遠得地為業;是我種的栽子,我手的工作,使我得榮耀」。得地為業總是與神的大能、神的榮耀有關。 
 
為主得地為業
  台北榮耀堂未來的異象為:繼續建造會堂,透過購地建堂,設立分堂為主得地為業。我若完成不了,也可以為下一代預備聖殿材料。 
  再來就是推動神學教育,今年要開始「領袖教牧學院」,訓練帶職事奉的弟兄姊妹。預計四年之後,就要開辦訓練全職事奉同工的神學院。 
  第三就是推動文字事奉,希望能將從神而來的領受,以文字傳承事奉的理念。 
  最後,就是在「公益事業」方面。我對扭轉基督與教會在社會中的形象很有負擔,台北榮耀堂長期「中輟生教育」的事工上投注心力,求神帶領教會能站出來對社會有正面的影響力。 
  問:台灣教會渴慕復興,您對教會增長有何建言? 
  答:從神的眼光來看,增長是上帝的大能與權柄臨到教會,不是人可以促成;從人的角度來講,人先弄對,事工才會弄好。我覺得有神的大能,加上人的努力、擺上,增長就會水到渠成。 
  台灣眾教會對增長很渴慕,於是四處「拜師學藝」,結果不同的「方法論」就出來了。 
 
復興是上帝的權柄大能
  我們做牧者的人,要在這些「方法論」的潮流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使教會可以成長的空間,這是我們的責任。 
  我認為,一個教會的突破與增長,不是在主任牧師一個人身上。他必須塑造、建立一個團隊,能建立團隊,就能建立教會。
  復興的事,神已經在做了,至於復興的方式及時間,都掌握在神的手中。但我可以很明顯地發現,轉化已經開始。我們只要迎向前去,以信心跟隨就能看見將要發生的事。
合一是神的心意 為復興舖路
  
 
 
問:您是最早看見與推動台灣教會合一的牧者之一,請分享當初是在何種異象感動下,開始這項事工?  
  答:合一是神賜給我的異象,我從九○年代就倡議至今,看到有進步,心裏就喜樂。推動合一,我領受的異象感動是「先求神的國、神的義,這一切神就會加添給你」。 
  我從1994年開始倡議「合一」的議題,就開始有「國度」的觀念。我深信,當我關心眾教會的時候,神也會看顧我的教會。時至今日,合一已經不是台灣爭議的問題。我認為教會的型式也不是合一的障礙,但合一的功課仍是眾教會要學習漫長的路。
  在推動合一的歷程中,從推動中小型教會的連結開始,然後再與大型教會的連結。非常感謝周神助牧師這位屬靈長輩的扶持與包容,使台灣教會的合一有更大果效。
  這些年來,我更深地經歷「合一」是上帝的心意。合一不是目標,是為台灣復興鋪道路,以大使命為終極的目標。 
  我覺得合一還有很大努力的空間,我和周神助牧師等牧者每年都會邀請全台牧者團契、交通分享,禱告尋求與事工的連結。以台北牧者合一事奉團隊而言,經常為眾教會守望禱告,我的感覺是教會和教會之間、牧者和牧者之間,宗派和宗派之間,有很多沒有根據的論斷與誤解慢慢在化解當中,取而代之的是鼓勵、祝福與欣賞。
 
2015推動兩岸三地教會連結
  從1994年迄今,全台目前已經有60多個地區的牧者有聯禱會,這是令人感恩的。
  未來,我的規劃是,從現在起到2015年,等台北榮耀堂的資源更豐富一點,我希望為台灣及兩岸三地眾教會的連結,盡一點心力。 
  問:在推動合一的過程中,您遇到最大的挫折是什麼? 
  答:在推動合一的初期,教會內的弟兄姊妹確實不理解與質疑,為什麼我要做教會外的合一事工。
  他們認為,自己教會的事都忙不完了,為何還要關心其他教會的事?有一些牧者長輩也不太諒解,甚至責備我。別的教會牧者也透過管道來打聽,了解我推動合一的用意與動機。雖然當時很沮喪,但我清楚知道,這是自己從上帝那裏領受要做的事,推動合一並非是我要在教會當「頭」。
  直到2002年底的時候,周神助牧師打電話給我,表達希望成立牧者合一事奉團隊,當時我在中小型教會的連結上已經有一些果效,因而開始與大型教會連結。那段日子我才比較放鬆,因為大型教會的資源可以開始進來協助中小型的教會,傳遞分享牧會的經驗。
 
看見合一 吳勇長老落淚
  在推動教會合一的過程中,有一件事讓我印象深刻。在1997年一場大型聚會中,那時吳勇長老意外現身,我邀請他到台上來跟在場的人說一些話,請他為我們禱告。
  吳長老禱告完流著眼淚對我說,我為台灣教會合一禱告了這麼多年,這(場合)就是我希望看到的。他難以想像,一場聚會可以有一、兩百間教會牧者前來,而且是80幾個不同的宗派,雖然聚會的型式,他不一定認同,但合一的精神是蒙神悅納的。
  還有教會內的一位屬靈長輩,也曾為我推動的事工有質疑與責備,過了幾年之後,他了解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榮耀神,有一次我生病,他來看我,我們在病榻前有充份的交通,化解了先前心結。 
 
 
【摘自基督教論壇報】


最後修改日期:2011/3/8 上午 11:40:00